脚手架有几种方式搭设
1、落地式脚手架
它的搭设是直接由地面或楼板面着手,其搭设的承载性较大且架子稳,不容易松斜,不但能用在构造工程施工,还能用在装修工程施工。且在落地架拆掉并验收后能够直接地下室外墙防水以及回填等施工操作。不过它的缺点相对显眼,要一次性投入许多的悬挑梁,人力及物力资源损耗巨大,经济性较弱,且搭设时间久,会引起一定的工期拖延
2、悬挑式脚手架
跟上面这种搭设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它通常是以型钢悬挑后,在型钢上搭脚手架。两个最显眼的地方就在于搭建根部的不一样。通常状况下20米之内的楼层外架搭设要选用落地式脚手架,超过20米就要选用悬挑式脚手架,在具体施工的时候,通常也会在第2或者第3层便开始搭设悬挑式脚手架。
通常而言,悬挑式脚手架不用一次性投入许多材料,跟落地架比起来能有效节省75%的材料支出,节约费用达40%,并且悬挑式脚手架具备良好的安全效果。
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为24米以下,这个是对单排脚手架的要求,若是双排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不超过38米,倘若需要超过了38米,就要采取分段搭建的方式。脚手架主要就分为两种,一种为单排,还有一种为双排,如果6层以下的房子楼层,建议选择单排脚手架。不同类型的工程施工选用不同用途的脚手架。
钢管扣件脚手架搭设中应注意地基平整坚实,设置底座和垫板,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
2、根据连墙杆设置情况及荷载大小,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立杆。
横距一般1.05~1.55m,砌筑脚手架步距一般为1.20~1.35m,装饰或砌筑、装饰两用的脚手架一般为1.80m,立杆纵距1.2~2.0m,其允许搭设高度为34~50m。
当为单排设置时,立杆横距1.2~1.4m,立杆纵距1.5~2.0m,允许搭设高度为24m。
3、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的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可采用对接扣件,也可采用搭接。
如采用对接扣件方法,则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如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4、脚手架主节点(即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在双排脚手架中,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立杆横距的0.4倍,且不应大于500mm;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5、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狭长型脚手板,如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宽型的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6、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l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7、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如采用对接方式,则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当采用搭接方式,则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l00mm。
8、连墙件的布置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