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反应了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积累式的渐进。而质变则是一明显的飞跃,是新旧更替。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就是讲的这样一个道理。只有通过点点滴滴的量的积累,才能够促成事物的质变和飞跃式的发展。
水滴石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断地进取,只有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才能成功到达知识的高度领域。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水滴石穿的故事:
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张乖崖上前责问,才知道是从府库中偷来的。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
张乖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扩展资料
水滴石穿成语的运用:
1、用法
在句子通常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常与“绳锯木断”连用。“水滴石穿”不宜写作“滴水穿石”。
2、运用示例
现代作家巴金《随想录》:“我总是这样想:从事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有水滴石穿数十年如一日的决心,单靠‘拼搏’是不够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纤如《伞》:“在她看来,水滴石穿,功到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