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房梁上的神兽叫兽吻。
吻兽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上的“避邪物”,传说可以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安,并可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为此,不论是建筑等级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戗脊端、角脊上饰有"龙"来避邪,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1、狻猊
一开始其实就是狮子。张骞通西域后狮子被带入中原地区,音译为狻猊。
后来到了明代,成为神话中龙生九子其中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一般放置在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因其好坐,也被称作佛座狮子。
故宫太和殿屋檐上的神兽,垂脊顶端是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的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2、海马
最早出现于汉朝的明器上,故宫的太和殿斗牛之后增加了一个行什,表示规格高。地方建筑随后也很多效仿。
3、押鱼
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4、斗牛
样貌为牛头,身上有龙鳞。是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5、獬豸
外观似羊或鹿,头顶正中有长独角,短尾,尾巴像蜗牛,羊蹄。性情忠贞,若见二人打架,它就会以角撞不对的一方;见二人吵架则会去咬理亏者。

6、天马,《山海经·北山经》记载
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7、行什
类似猴子,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一般是屋顶上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