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C通过脉冲控制伺服电机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参数即为这个。确定了伺服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单圈脉冲数,PLC中的控制脉冲数量就需要依照此数据进行计算。如,假设伺服电机的配置单圈脉冲为1000,电机对丝杆进行控制,丝杆的为单圈滚珠丝杆,导程d=10(丝杆旋转一圈,丝杆上的滑块移动的距离为10mm);电机旋转一圈,丝杆也旋转一圈,由此带动丝杆上的滑块移动的距离为10mm。
滑块移动速度计算
依照以上的对应关系,假定伺服的最高速度为3000rpm,3000rpm=50r/s。则丝杆上滑块移动的最快速度为50r/s * 10mm/r=500mm/s。即此电机带动的丝杆滑块可以达到的最高速度为500mm/s。滑块的最高运行速度即可按照此方式计算核实。
PLC的高速脉冲输出速度计算
电机的最高速度为3000rpm,50r/s。那么电机运行在最高速度的时候,亦需要PLC输出与之对应速度的高速脉冲。
PLC的输出脉冲速度=单圈脉冲量*转速
即PLC的最高运行速度为:1000*50=50 000(脉冲/s),50kHz。由此可以确定PLC的高速脉冲输出口的输出频率至少需要达到50kHz。这个参数才做PLC参数选型时,很有必要。特别是在做一些控制性能比较高时,要确保PLC的高速脉冲输出口的输出速度能够达到需要的速度要求
一、脉冲当量,就是伺服电机每输入一个驱动脉冲,转过一个步距,工件平移的距离~
所以脉冲当量可计算如下:
1:减速比=伺服的转数/丝杠的转数;
2:工件平移的距离=螺距×丝杠的转数;
3;工件平移的距离=螺距×伺服的转数/减速比
4:伺服的转数=伺服输入的驱动脉冲/伺服每转一周的驱动脉冲数;
伺服输入的驱动脉冲=螺距/(减速比×伺服每转一周的驱动脉冲数); 5:工件平移的距离/
6:脉冲当量= 螺距/(减速比×伺服每转一周的驱动脉冲数) ,,,,驱动脉冲数是多少,
1:驱动脉冲数=伺服转数×伺服每转一周的驱动脉冲数
2:电子齿轮比=驱动脉冲数/控制脉冲/;
3:驱动脉冲数=控制脉冲×电子齿轮比;
4:伺服每转一周的驱动脉冲数=伺服每转一周控制脉冲数×电子齿轮比;
,,,,,脉冲当量=工件平移的距离/伺服输入的驱动脉冲
=螺距/(减速比×伺服每转一周控制脉冲数×电子齿轮比)“脉冲当量=螺距/
(传动比 X 编码器解析度 X 电子齿轮比”是错误的:
1:脉冲当量与编码器的解析度无关;
2:脉冲当量只与丝杠的螺距、减速比、电子齿轮比、伺服每转一周控制脉冲数有关~
3:举例说,伺服的极对数不同,“当量”会不同的~
4:按照笨鸟的说法,当量与伺服没有关系的~
5:编码器的脉冲对控制脉冲只是个反馈的关系,与“当量”没有关系~
编码盘的分辨率就是电机转一圈的脉冲数
速度计算:
每圈/min=脉冲频率*60/一圈的脉冲
二、功率计算
P=PI*M*n/30
P:电机功率 PI:3.1415926 M:电机扭矩 n:电机转速
三、伺服超速报警故障解决方法:
? 伺服Run信号一接入就发生;
检查伺服电机动力电缆和编码器电缆的配线是否正确,有无破损。
? 输入脉冲指令后在高速运行时发生:
a(控制器输出的脉冲频率过大,修改程序调整脉冲输出的频率;
b(电子齿轮比设置过大;
c(伺服增益设置太大,尝试重新用手动或自动方式调整伺服增益。
四、伺服电机扭矩计算公式
T=F*R*(减速比)
T=扭矩、 F=带动的物体、R=物体的半径(m)
旋转物体的扭矩计算
T=9550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