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鼓是指古代黄昏时分的时间点,即晚上7点到9点之间。在古代,没有现代的钟表和电子设备,人们以太阳出现和消失、鸡鸣狗吠等自然现象为参考,将一日分为十二时辰,每时辰又分为两个时段,即日时和夜分。三鼓则是夜分时段的第一个时间点,也是在黄昏渐渐转暗的时候,人们停下手中的劳作回家休息的时刻。在古代社会中,三鼓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们生活规律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古时候的三鼓指的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的时间段。这个时段在中国古代的时间划分中,也被称为三更或子时。在这个时间段内,古代城镇会通过敲打鼓声来报时。古代的一天一夜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因此,三鼓正好位于现代时间的晚上7点至9点之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