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科普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场馆科普
场馆科普主要指以科技馆、博物馆形式向游客展示以往的科技水平和文明产物,这种科普形式主要以场馆内容静态展示,游客驻足参观为主,若游客没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素养和一颗爱钻研的心的话,这种单向的知识传导将会极大的影响科普效率。
2.课堂科普
科普课堂的形式主要是以名人大家开设讲座和课堂为主,这一种科普形式在高校中比较普遍,因为学者以及技术大家主要集中在高校,而且高校也有相关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它的门槛略高,所以它的受众相对较少。
3.教材科普
教材科普的形式主要是以相关的科普知识,通过教材的这个媒介将科普知识传递给受众,这一种的科普新式触达的受众更广,特别是我国现在慢慢普及高中教育以来,但是它的弊端还是在于它比较传导新式比较木讷。
4.影像科普
这一形式主要以视频、纪录片、动画等形式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内容的呈现,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知平面的画面,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但是它的弊端就是不能立体展现里面的画像。
一是,与各大重要节日、纪念日相结合,如科技周、环保日、地球日,植树节等、搞好科普宣传。科技周期间,每个小区都有宣传主题。如越秀路街的“绿色环保小使者,关爱津河世纪行”、挂甲寺街“碧水蓝天、爱我家园”等。
二是,与人们实际生活相结合,宣传身边科学知识。如市场科普,针对不同产品设立科普橱窗,宣传科普知识。为水果摊位宣传水果富含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大肉摊位宣传病害猪肉的鉴别方法等。
三是,以医疗保健、计划生育为内容,宣传四病防治、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
四是,以青少年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如青少年科学月、科技竞赛、科技展览。每年一个主题的青少年科技传播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的科技发明、科学论文、科艺创作、科技方案设计、生物百项、机器人竞赛等。
五是,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破除封建迷信为内容。
六是,以宣传可持续发展、环境、环保、减灾防灾、水资源为内容。如节水、防震减灾等。
七是,宣传市、区及本单位的最新科技成果、新项目、最新科技信息等。
八是回答科普知识竟答题,整个宣传活动围绕主题,通过文艺演出、科普知识问答、科普咨询等形式,普及宣传科普知识,让更多市民共同参与,让大家在亲身参与活动中体验身边科学,体现科普与人文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