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材(铜板、铜带)晶粒度大小与如下因素有关:(1)化学成分。一般来说少量添加元素(如铁)与杂质会成为凝固时的晶核,晶核越多,晶粒度越小,不溶或难溶于基体金属的元素,如能形成极弥散的相,可以有效地使晶粒细化。各种合金的化学成分对晶粒度的影响不相同。一般来说,金属越纯,晶粒越易粗大;单相合金的晶粒比多相合金的愈易长大;向合金中添加变质剂可以细化晶粒。
(2)冷却强度。锻造时,冷却强度越大,晶粒来不及长大便完成了凝固过程,晶粒也越细小。
(3)退火温度及时间。晶粒长大依靠于原子扩散,而原子扩散过程取决于扩散速率和时间。时间越长扩散越充分,温度越高扩散速率越大。因此,温度增高时,晶粒度增大。时间超过了完成在结晶所需的时间,而温度对晶粒度的影响更明显。
(4)退火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快,回复和原子扩散来不及进行,使开始再结晶温度进步,晶粒度减小。出产中采用快速升温可以细化晶粒。
(5)退火前的总加工率。退火前的冷加工,其总加工率小于合金临界变形程度(一般指10%~20%的加工率)时,因为变形不平均,使个别破碎的晶粒迅速兼并附近晶粒而长大,泛起晶粒粗大,此时不发生新晶核的形核。当超过临界变形程度时,除原始晶粒互相兼并长大外,新晶核形成并长大。随变形程度增加,晶粒破碎加剧,新晶核增多,开始再结晶温度降低,晶粒度减小。在制订出产工艺时,退火前的总加工率应避开临界加工率四周,尤其是成品退火前的总加工率应大于临界变形程度。
(6)原始晶粒度大小。原始晶粒度越大,则退火后的晶粒度比较粗大,热轧终轧温度的高低及中间退火均对成品的晶粒度有一定的影响,但随变形程度增大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