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传说在古代时期由于秋冬交替,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插于头上,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在身上,具有预防疾病发生,因此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所以这些习俗千古流传下来。
首先更正一下提问者的问题:应该是手误把“茱萸节”打成了“朱玉阶”。
据古籍记载,茱萸历代都被作为祭祀、佩饰、药用、辟邪的物品。早在周代,茱萸就由于被视为神物而被当作祭祀不可或缺的珍果之一;在汉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茱萸的多种药物用途而开始培育、栽植茱萸;唐代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将茱萸佩戴于臂上,或做成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或插在头上,用来祛邪辟恶。
因此,人们对它格外钟爱,以致形成了饶有风味的茱萸风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登高畅游,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所以古人又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