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板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快板最初是作为乞丐沿街乞讨时使用的一种要钱或者要饭的方式和手段,历史相当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快板才真正作为艺术,艺术意义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存在,快板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早年间也称数来宝,快板表演方式分单口,对口,群口,三种表演方式,歌词唱词合辙押韵。
快板早年叫“数来宝”,是从乞丐沿街乞讨时的“莲花落”演变而来的。在封建社会,快板艺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不过他们所供奉的“祖师爷”却是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朱元璋也曾经当过乞丐,传说一边敲着牛骨、一边顺着敲击节奏来演唱的形式就是他的发明。
快板最大的特点就是表演者需要随着骨板或竹板的敲击节奏而说唱曲词,曲词的内容可以是现成的故事和道理,也可以根据当下的情境随机而作。
因为乞讨时必须随时考虑听众的欣赏需求,所以表演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即兴编写曲词的能力。当然,由于节奏较为固定,套语使用也比较频繁,早期的快板往往存在单调平板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