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苗前准备工作
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一般以0.2—0.4亩为宜,水深0.5—1.0米,清完塘、加水后,开启增氧机先曝气,使用硫代硫酸钠解除余氯,避免生石灰、漂白粉没有完全溶解,造成的鱼苗氯中毒,放苗前7天开始肥水,用“肥水2号”+“滤饵多肽”培养天然饵料,放苗前2-3天用“养水宝”解毒调水,放苗前1-2天用“优碘”消毒。
放苗前一天先放20—30尾试水鱼以观察水体是否有毒性,放苗前1-2小时使用“水黄金泼洒型”+“活力宝”全池泼洒,避免鱼苗鱼苗出现应激,建议第二天上午再使用一次“水黄金泼洒型”+“活力宝”。
2、适时喂食
当鱼苗孵出4—5天,卵黄囊消失,开始从外界摄食时,饵料一定要非常充足,如果没有适口的饵料,鱼苗会出现相互蚕食或出现僵苗的现象,成活率会大大降低,所以每天投喂“滤饵多肽”,不仅能够直接给鱼苗提供营养充足的饵料,还能培育丰富的天然饵料
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视饵料、养殖技术和培育规格而定,一般放养密度为6—7万尾,以后视鱼苗生长情况和培育时间逐步过筛分稀。也有一次放足4—5万尾/亩,直接培育成规格的鱼种。
4、饲料驯化
鱼苗刚开始是以浮游生物为食,随着鱼苗长大,摄食量增大,经15—20天培育,当鱼苗体长达3厘米以上时,其食性开始转化,摄食量进一步增大,单靠“滤饵多肽”培养浮游动物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时可投鱼糜于食台上驯食,2—3天后加膨化鱼苗开口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步增加饲料的比例减少鱼糜用量,直至主要以膨化饲料(90%以上)投喂,一般3—5天即可完成驯化。
5、培育管理
及时调节水质: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投饵,粪渣残饵最容易败坏水质,因此,生鱼培育期间,视水质情况经常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先排后灌。另外在鱼池中移植一些水浮莲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供鱼苗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