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志不骄狂"是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句话,用以表达一个人在取得成功或得到权力地位后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这句话出现在第四十七回,描述了贾政在得到封爵和权力之后的一段心境变化和自我警示。在这回中,贾政因为百年家族功绩而被封为卫戍总督,权力和地位一度升高。然而,他意识到了人生的变化和世事的无常,决心保持谦逊和警醒,不被权力冲昏头脑。
这句话表达了贾政的理性和智慧,在权力面前保持谨慎和谦逊的态度,不因得志而骄傲自大。它强调了一个人在成功或得到权力地位后应该保持谦逊、谨慎和淡泊名利的品质,以免失去理智和道德底线。
"人得志不骄狂"是一句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警句,常被用来提醒人们在成功和权力面前保持谦逊、冷静和自律的态度。它成为了许多人引以为戒和自我警示的箴言。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