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越族系是从夏朝开始就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广东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因地区习俗的差异分为:“杨越”、“干越”、“闽越”、“南越”、“鸥越”、“骆越”、“滇越”等,壮族最早出自越人,为越人直系后裔。
壮族目前可简化三大支系,侬人沙人僮人,其中侬人沙人出自僮人,僮人也有称土人,其它所有小支系都可以归到这三大支系里。
比如布依布瑞等出自沙人,布侬布央等出自侬人,布壮布曼等出自僮人,布傣岱布偏等出自土人,其中自称土人的比僮要迁途的少在本地更古老,再往前大家都是僚人都是呗侬,也是我们族人现在还相同的自称。
大家都知道壮族支系主要是长期散居后,以各种人名地名迁移时间事件等形成,自称本身意义并不大,所以壮族要团结才有希望,不能像以前一样四分五裂的,我们现在以后都是一个壮族,未来的壮族命运掌握在这代人的手里。
壮族主要有布壮(僮)、布依(布端、布雅依)、布侬、布土等支系。壮族属于大聚居的民族,大都生活在广西桂林一一南宁一一防城港市一线以西至云南东部的文山州。这些地区基本聚居了中国90%的壮族人口。
壮族目前人口在1700万左右,生活的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及生产条件不一,汉化的程度不一,经济文化发现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壮族语言文化和风俗习俗大同小异。中国语言学者认定壮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一一壮侗语族一一壮傣语支。但国外学者不认同壮语为汉藏语系,认为壮语是属于一个独立的语系,只是长期受汉文化影响而已。壮语以郁江一一右江一线分南壮、北壮两大方言区。方言区属下还有不同的次方言(土语)。
历史上壮族地区被纳入汉族政治文化统治圈的时间长,多使用汉字。唐宋时候民间依照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方块壮文”,但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也无统一的宗教或强势的经济力量,所以“方块壮文”不统一也不通用,一般只有巫师、民间艺人、歌手等少数人掌握!解放后在政府的帮助下,由当时的苏联专家、壮族学者、汉族语言学者等,共同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文,称为“新壮文”。八十年代,为适合信息化的发展,广西壮族学者对壮文完全拉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