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己错就最终到学习礼仪的时候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孟子云:知耻而后勇.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在困境面前,毫不气馁、决不后退、决不自暴自弃,而是保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耻辱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既是一种障碍,又是一种锻炼.人似乎在知耻后,才可能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固步自封,只能是愈发失败.
语出《礼记·中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表现。常怀一颗羞耻之心,不仅可正身,养浩然之气,而且知进取成千秋伟业,盖因知耻近乎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