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月,属于干支纪月中的说法。殷商时历制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即以“丑月”为正月。
● 一、 干支纪月简介:
1. 干支纪月是指用干支记录月序。部分书籍只用地支纪月,每月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子月”(近似农历十一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近似农历十二月),以此类推。
2.在古代时正月也叫“岁首”或“正朔”。因历制不同,正月的确定也不同,且叫法也不同。
(1)夏朝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以“寅月”为正月。
(2)殷商时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即以“丑月”为正月。
(3)周朝时改为以“建子”之月为岁首,即以“子月”为正月。
(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建亥”之月为岁首,即以“亥月”为正月。
(5)汉初因袭秦制,也是以“亥月”为正月;汉武帝改正朔用“夏正”,即跟夏朝一样以“寅月”为正月;王莽又改用“殷正”、建丑,即跟殷商一样用“丑月”为正月。
(6)其后,魏明帝至唐肃宗双先后改朔但不久仍作夏正,直至清末。
● 二、干支纪月起源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由此知干支发明之初就是:干用于纪日,支用于纪月。
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
古代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月朔日)为对应于“子”刻度,月针绕行一周约27天多,但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赶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逐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
● 三、干支纪月规则
1. 大多数日历中都没有完整标记干支历,需要方法来推断出干支月份。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经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一配就行。五年一循环,周而复始。有歌诀为证: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2. 以公式计算干支历月份:首先推算该年干支历寅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号类推,该年寅月的天干号为:取公历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是负数时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