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九鼎下落之谜(西周九鼎遗失现状)

西周九鼎下落之谜(西周九鼎遗失现状)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10-06 10:17:35

西周九鼎下落之谜

西周九鼎,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宝物之一,据说得到它的人就能成为天子。然而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九鼎就不知下落,成了千百年来无数人探寻的目标。随着对西周九鼎下落之谜的探索,学者发现它最有可能存在的地方是秦始皇陵,奈何它没有被打开。

一、得九鼎者得天下

据了解,夏启收集珍禽异兽、奇异之物,绘画成图,让工匠将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西周九鼎象征九州,反映全国统一和王权集中。作为夏、商、周镇国之宝,相传了二千多年。据称,拥有九鼎者就为天子。可惜的是后来九鼎失踪,西周九鼎下落之谜由此成为一个千古谜团。

二、西周九鼎下落猜测,沉于泗水中

随着考察的不断深入,西周九鼎是否仍然存在呢?西周九鼎下落之谜让学者把手都翻烂了,终于在一些书籍中找到了相关记载。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得九鼎得天下对自己不利,所以派人把它沉于泗水中。当然,还有一个猜测是宝物依然在秦始皇手里,只是跟着他跑到了秦始皇陵中。

三、九鼎埋于秦始皇陵中

关于西周九鼎下落之谜,最被认可的猜测是埋于秦始皇陵中。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一年),攻伐赵国邯郸的秦军,继续向韩、赵发动攻势。值此之际,东方各国又发动联合抗秦。在韩、赵等国的影响与胁迫下,不识时务的西周公也卷入这次活动。联军打着周王的旗号,合纵抗秦,昭王大怒。

秦国早就想在地图上抹去西周,尽快扫除统一天下的一个障碍。西周参与反秦,正好给秦国出兵以口实。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

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所以秦国只得到8鼎,但习惯上仍称九鼎)。自次年起(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如果司马迁所说属实,西周九鼎应该落入秦始皇手中,何况杜牧有“始皇东游出周鼎”之说!秦始皇对九鼎十分珍爱,这是人所共知之事,九鼎极有可能陪葬入秦始皇陵,这也成为目前一些考古学家鼓动开掘秦陵动机所在。

夏商周三朝钟爱九鼎,是不需要多说的,这从各地出土的青铜鼎数量就能看出端倪。与司母戊鼎相比,九鼎明显更有价值一些,年代更早,铸造也更精美。

司母戊鼎据《左传》描述:夏初收集珍禽异兽、奇异之物,绘画成图,让工匠将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即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用来反映全国统一和王权集中。从“一言九鼎”到“问鼎天下”,从“三足鼎立”到“拔山举鼎”,九鼎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牧野之战后,西周把九鼎搬到了国都镐京,还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自此“定鼎”就喻为国家政权的奠基,“迁鼎”则指国家权力的转移,“问鼎”乃是觊觎政权的非法行为,由此演绎出过许多有趣的历史桥段。

大禹被誉为圣君,有两点不得不说:一是治水,二是铸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妇孺皆知,而他铸造九鼎的传说同样名垂千古。史书记载,大禹曾留下遗嘱:“九鼎存,天下定;九鼎失,天下分。”司马迁在《史记》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推算一下,九鼎有近千钧之重,约合7.5吨。从出土文物来看,司母戊鼎都达好几百公斤,更何况象征天下的九鼎?相传当年施黯尊令,在荆山铸鼎,迁移安邑,中隔大河,费时竟三、四月,用夫达几十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