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精神: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意义
北大的诞生就是很血腥的,戊戌变法的其他成果都被废除了,只留下了京师大学堂。所以,北大从一开始就仿佛禀有一种使命,它是中国近代社会阵痛的产物,是一种转型的象征——从漫长的封建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
这种转型是很痛苦的,用鲁迅的话讲,挪一张桌子都要流血。北大的诞生,同一个民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了。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会冲向前线,在和平时期会默默反省,在转折的时期会出现呐喊,在正义的力量被压制的时期就会有人拍案而起。
比如五四运动,一方面是新文化,一方面是救亡。前面是学生,背后是陈独秀、胡适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和老一套的封建的东西决裂。近代中国那种痛苦的命运,对北大精神的塑造很有关系。
谈北大有一种沉重感,根源就在于北大精神。现在是精神危机时期,精神危机是一百年来中国社会转型出现的一个全新问题。我们在物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精神支柱快要没有了。实利主义、功利主义、追求表面文章,成了这个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人们都在追逐物质的东西,而忽视了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