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创烧于唐代后期,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为邢窑之后北方著名的白瓷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定窑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宋代属定州,故名。
唐朝后期主要仿造邢窑器型,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到宋代发展迅速,以烧造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中心窑厂以外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另有高窑温烧制的金黄偏红的釉色的,称之为金定,极为稀少。
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
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