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太平知县吴淼水仅三天就破得一桩凶杀命案,凶犯曹墨供认因垂涎玉娘美色意欲夺爱而杀了其夫王四,并交出了杀人时所穿的血衣一件。一年后,宋提刑前往太平县视察狱事的路上,将一伙盗贼拿了个人赃俱获,给了鼓吹自己治县有方的吴知县一个难堪。在视察牢狱时,一位给待决死囚儿子喂食的白发老母令宋慈心动。宋慈突然问何故杀人,曹墨脱口而呼没有杀人!旋即又连连改口是他杀了王四。宋慈疑云在心;吴知县暗暗惊心。是夜,宋慈翻阅案卷,发现太平县疑案多多,愤然难抑。而吴知县却半夜悄悄来到死牢,对曹墨循循善诱,嘱其不得翻供,并许诺:只要坚持原先的供词,可免其一死。
第七集
宋提刑正让捕头王半夜去请吴知县问案,吴知县正好跨了进来,并呈上了曹墨一案的所有案卷,还尤其郑重地向宋提刑展示了那件作为物证的血衣。不想宋提刑细察血衣之后却愤然击案。宋慈对捕头王和英姑说,除非在三天之内查出真凶,否则将无法改变经刑部审核的原判,可案发一年,时过境迁,查找真凶谈何容易!县衙书吏唐某,怀疑玉娘与曹墨通奸杀夫而在暗中监视,果然发现了玉娘有不轨之举,就急急往宋大人下榻的官驿奔去。时间紧迫,没等天亮,宋慈就命吴知县陪他去一年前的案发现场。路上,吴知县向宋慈讲述当时的案发过程,宋慈听出了几处漏洞,却不动声色。到了江边,宋慈果然发现一大破绽:原案中所称的案发现场,其实决非是案发的第一现场!
第八集
正当宋慈找不到头绪之际,唐书吏却提供了一条线索:被害人王四之妻玉娘和凶手曹墨家过往甚密,且经唐书吏描绘的玉娘还是个淫荡之妇;宋慈又传王媒婆询问,而从王媒婆嘴里说出的玉娘,却又是一位恪守妇道的贤淑女子。同是一个玉娘,同是当初曹墨和玉娘在王婆瓜店的邂逅,从吴知县、唐书吏和王媒婆三人嘴里说出来却是截然不同,宋慈断定三人之中必定有人说谎。为求个眼见为实,宋慈带着英姑去找玉娘求证。刚到门前,正遇玉娘出门往城东而去,宋慈示意,和英姑暗中跟着。路过王婆瓜店时,宋慈又发现了本案的又一个破绽:曹墨绝不可能在案发日谋杀王四!
第九集
宋慈和英姑跟踪着玉娘,果然见玉娘进了曹府。宋慈进了曹家,见正堂大门紧闭,英姑上前推开门,只见堂上摆着两口棺木,一口是母亲为即将受刑的儿子预备的,另一口是老母亲自己的,宋慈见状动容。玉娘终于对宋慈细说了前因:吴知县曾认定这是一桩奸夫淫女通奸杀人案,公堂之上,严刑逼供,是夜,又将曹墨和玉娘同囚一处,曹墨为保玉娘清白无罪,独自顶下罪名。宋慈再向朱母问起那件血衣时,老人家当时就泪如泉涌……当晚,宋慈连夜将曹墨提出死牢问案,曹墨万念俱灰、拒不翻供。宋慈以曹母讲的一个故事,让曹墨一场痛哭……虽然能证明曹墨并非凶手,但找不出真凶,还是翻不了案,而三日刑期已去其半,宋慈焦心如焚。正在这时,捕头王无意中提到了来太平县路上查获的那帮盗贼,令宋慈双眼一亮!
第十集
吴知县对宋慈要提审那帮与本案毫无瓜葛的盗贼甚为不解,而宋慈则微笑着说所谓病急乱投医,碰碰运气而已。当晚,盗贼们被提上大堂。宋慈机智提问,果然获得重大线索:被害人王四的一个银袋子成了其中一个小蝥贼屁股上的补丁。待再提审那小贼,却说银袋子是他在逛窑子时从一个叫王四的嫖客身上偷的,而王四当日已经遇害,不可能出现在窑子里。刚找到的线索又断了。宋慈泡着脚,在心里推着案情,忽然双目一瞪。宋慈快马赶到当初来太平县路过的一条水中坝前——这是一条横卧水中的石坝,汗时作桥,汛时为坝,当初王四进山收取货银,这是必经之地。宋慈恍然大悟,一年前的所谓谋杀王四案昭然若揭,而此时离曹墨的行刑日期仅存几个时辰!
第十一集
大堂之上,宋慈胸有成竹,一一指出了原案的破绽;吴知县大汗淋漓,竭力狡辩,最终还以血衣为证。而宋慈却说本案最大的破绽也正是这件血衣。继而以无可辩驳的逻辑推理,道出了这件血衣的来历:原是一位慈母不忍心儿子再受酷刑而亲手制造的一件假证。宋慈条分缕析,层层推理,最后结论是王四溺水而死。吴知县拼死力争,说宋大人所言不过是推断,并无证据。宋慈下命开棺验尸:人被杀死后抛尸水中,鼻息全无而沙土进不得颅内;而生前落水溺死者,水中挣扎,鼻息取气,必然吸入沙土——取出死者骷髅,以热水自脑门穴灌入,随即流出,果见过滤用的白布上有一小撮河中细沙……此案真相大白:王四致死本无凶手,而曹墨蒙冤却是知县恶意所为,依大宋律,知县吴淼水就地罢官。未几,却因西湖边一个小小的插曲,宋慈突然请命离京,执意要到外省任职,此举之迷,直至十六年后宋慈重返京城才得以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