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是英宗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为皇考
所谓的濮议,是指宋英宗赵曙继位之后对自己的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称为皇考(亡父的尊称)的争议。宋仁宗无子,就把他的堂兄赵允让的第13子赵曙(宋英宗)过继到宫中抚养。赵曙继位之后,按照宋朝的规定,应称宋仁宗为皇考,但赵曙却希望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朝廷之上也因此争执不断,其中大臣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司马光等多数派均认为应称宋仁宗为皇考,并反对宋英宗的做法。韩琦、欧阳修等少数派则支持宋英宗,认为应称濮安懿王赵允让为皇考。
宋仁宗
垂帘听政的曹太后的态度在此事中应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曹太后曾一度反对宋英宗,要求宋英宗称宋仁宗为皇考,但后来却突然改变主意,支持宋英宗称生父赵允让为皇考,其原因不得而知。最后,濮议之争的结果是少数派获得胜利,宋英宗也如愿以偿。
这场濮议之争,宋英宗虽然取得胜利,却为后人所诟病。毕竟,他的皇位是传自宋仁宗,在继位后却做出等同于翻脸的事情来。很多人都认为他负了宋仁宗,不过,他究竟是不是负了宋仁宗,这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宋仁宗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宋朝这种濮议之争简直是无聊透顶,但古人却认为这是认爹的事情,有关孝道,比天都大。历史上,类似宋朝濮议之争的事情也是频频出现,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明朝的大礼仪之争。宋朝的濮议之争和明朝的大礼仪之争都是以小宗继承大统,都是因为皇考起了争执。
宋英宗被过继给宋仁宗抚养,实际上他在宫中生活的时间仅有四年,即从景祐二年(1035年)到宝元二年(1039年)。宋仁宗的亲生儿子豫王赵昕出生,宋英宗则被接出宫回到生父赵允让身边。从宝元二年(1039年)到嘉祐三年(1058年)濮安懿王赵允让逝世的这19年时间里,宋英宗一直都是和生父在一起。显然,宋英宗对生父的感情要远远超过对宋仁宗的感情。因此从个人情感上讲,宋英宗希望称生父赵允让为皇考是理所当然的。
曹皇后
只是在古代,感情是次要的,最重要是大义,宋英宗占了大义吗?宋英宗已经被过继给宋仁宗抚养,则在名义上宋英宗理应称宋仁宗为父亲,称自己的生父为堂伯,即他的父亲就是宋仁宗。当宋英宗被接出宫回到生父身边时,他与宋仁宗的父子关系并没有断,在名义上仍然是父子关系。所以,基于人情关系上讲,宋英宗更倾向于自己的生父赵允让,但他必须称宋仁宗为皇考,才符合宋朝的孝道准则和当时的朝廷制度。至于对生父赵允让,宋英宗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进行补偿,但就是不能称皇考。
曹皇后
宋朝的濮议之争与明朝的大礼仪之争是有所不同:1.宋英宗是经生父赵允让同意并过继给宋仁宗的,这种过继行为合法有效,符合孝道;嘉靖帝并没有过继给泓治帝,如果他自己同意称泓治帝为皇考,随便认爹,那反倒是有违孝道;2.宋英宗是继位后才与朝臣起了纷争,在继位前却只字不提,这难免让人觉得宋英宗是为了当上皇帝才在继位前不提,在继位后却翻脸了;嘉靖帝在继位前就已经因为这个问题在扯皮了,虽然可能涉及政治斗争,但毕竟占了大义。
可以看出,宋英宗是不占大义的。宋英宗坚持称生父为皇考,恐怕不是纠结一个皇考名称的问题,而是他希望他的父母能够获得更高的荣誉,留得身后美名。宋英宗是皇帝,他的父亲也应该可以追谥为皇帝,他的母亲可以追谥为后。由此可以看出,宋英宗也是一个注重感情的人。
宋英宗小时候
那么,韩琦和欧阳修等人为什么会支持宋英宗呢?韩琦和欧阳修都是一代名臣,他们显然都很明白宋英宗并不占大义,却全心全意拥护宋英宗,恐怕是出于对现实的考虑。早在宋仁宗时代末期,韩琦和欧阳修就屡屡上谏要求立太子。当韩琦得知宋仁宗属意宋英宗时,韩琦等人大为高兴。可见,当时韩琦等人就已经有拥护宋英宗之意了。作为支持宋英宗并一手将宋英宗扶上帝位的老臣,韩琦和欧阳修等人对宋英宗的为人也比较了解,深知宋英宗比较注重亲情的。
宋仁宗和福康公主
反对宋英宗的那些大臣以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台谏官员为主,台谏官员的责任之一就是监察和纠正朝廷中关于礼仪的错误,即便是皇帝犯错,台谏官员也应上谏纠正。韩琦和欧阳修都已贵为宰辅,属于权力中枢,却没必要与皇帝作对,反倒是迎合皇帝,讨皇帝的欢心,更有利自身权力的巩固,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简单地讲,韩琦和欧阳修等人只是向现实低头而已。不过韩琦和欧阳修为达到目的,竟怂恿宋英宗外放吕诲、吕大防等反对宋英宗的大臣,手段就不太光明了。
宋英宗小时候
宋英宗之所以坚持称生父为皇考,除了感情上他更倾向于自己的生父之外,他对宋仁宗恐怕也是有所有不满的吧?虽然宋英宗的皇位传自宋仁宗,但宋仁宗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因没有儿子,才迫不得已才传位给他。嘉祐四年(1059年),宋仁宗第十一皇女出生,宋仁宗在群臣的上谏之下,无奈同意立宋英宗为太子。恰巧宋英宗的生父赵允让于嘉祐三年(1058年)去世,宋英宗正在服丧。朝廷却在此时依次封宋英宗为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等职,其目的可能是试探宋英宗的态度。一旦宋英宗接受这些官职,那么朝廷就有可能进一步提出册封宋英宗为太子,到时宋英宗就不好拒绝了。宋英宗却以服丧为由屡屡上书拒绝,直到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宋英宗服丧结束,宋仁宗正式下诏册封宋英宗为太子。宋英宗竟连上十几个奏疏,想推辞册封。
宋仁宗和韩琦
宋英宗为什么不敢轻易接受册封呢?宋英宗被过继入宫时年纪还小,不懂其中的凶险,而后被送出宫。随着年纪增长,自然知道皇储备胎不是那么好当的。宋仁宗一旦有了儿子,并抚养长大成人,宋英宗作为宋仁宗养子的身份就会特别尴尬,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牵扯到皇储之争中来,到时甚至还会有杀身之祸。可想而知,宋仁宗的后宫每次传来喜讯,不管生男生女,宋英宗心中都难免会不安。而宋仁宗的每个皇子的去世,不仅牵动宋仁宗的心,也牵动宋英宗的心。从宝元二年(1039年)开始的这种不安的生活,让宋英宗深深地害怕,不管皇位的诱惑有多大,宋英宗都不敢轻易接受册封。
欧阳修与群臣
这么看来,宋仁宗作为宋英宗名义上的父亲,他是没有尽到责任的:1.宋仁宗并没有尽到抚养和教育的责任;2.宋仁宗的过继行为反而给宋英宗带来20多年的不安生活。那么宋英宗自然不会对宋仁宗有什么亲情或感激之情。说到底这只不过是一种政治行为而已,宋英宗恰恰是这种政治行为的牺牲品。
所以,从个人情感上讲,宋仁宗首先负了宋英宗,才导致宋英宗在继位之后做出有负宋仁宗的行为。但这是在宋朝,宋仁宗终究是宋英宗名义上的父亲,不管宋英宗是否愿意,他都应称宋仁宗为皇考,这是毋庸置疑的。所谓的濮议之争,也是人情和礼制的冲突,宋英宗选择了人情,但在宋朝,礼制大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