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关于伍子胥奔吴的记载。伍子胥和浣纱女的故事则源于伍子胥奔吴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528年左右,楚平王听信谗言,将大将伍奢全家300多口抄斩,唯独伍子胥幸免于难。伍子胥逃入吴国地界,在今高淳固城沙滩头村附近迷失方向,见一女子在河边浆纱,便上前问路,浣纱女得知伍子胥乃忠良之后,以浆纱米汤为其充饥,并为伍子胥指明通往吴国的道路。 行走片刻,伍子胥回头一望,见浣纱女立在原地,心中起疑,便又折回身来。浣纱女知其心意,便转身跳入溪中,舍生取义。数年后,伍子胥带吴兵伐楚,雪耻之日,伍子胥来到当年浣纱女舍身相救的溪边,将在楚宫内缴获的三斗三升“金豆子”撒在溪中,黄金港以此而名。
浣纱女舍身灭口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据记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游历高淳时,被浣纱女义举震动。当时县令郑晏提出为浣纱女立碑,并请李白撰写碑文,李白欣然答应。在碑文中写道:“子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声动列国,义形壮士,投金濑沚,报德称美。”
关于伍子胥为祭念浣纱女所撒的金豆子,在固城一带屡有出土。当地村民每逢清明前,常能捡到。现镇江博物馆尚保存数枚。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两个结局之一是: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之二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