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玉器穿孔特点

唐代玉器穿孔特点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6 18:18:04

唐代玉器穿孔特点

唐代玉器具有“富丽高贵之风”。

有如下穿孔法:

管钻痕:指器物表面留下的圆孔钻孔的痕迹。最早良渚文化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

喇叭孔:指用旧式工具钻磨的圆孔,上大下小,状如喇叭,俗称“喇叭孔”。商周玉器上较常见。

象鼻穿:又称“牛鼻穿”,指并排二孔,内部相通。常见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玉器,唐代的玉带板也常见,现在很常用。

对穿孔(蜂腰眼):双面打孔,孔径两端大,中间小,有的对穿孔对接有误差,因而孔径有台阶式痕迹,如玉猪龙、玉C龙、玉珠管等。这两种琢孔方式商周时代仍沿用。

通心穿:俗称“通天眼”,孔从顶至底钻成。通天孔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征,比如良渚文化玉琮的通天孔是两头对穿的,孔中部对接处有台痕或称为对接痕,也有打磨的比较光洁的。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