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揖的渊源:
握手的来源:发源于中世纪的骑士之风。朋友见面,右手不再按剑,且脱去铁手套,与之握手,表达友善之意,至少表示没有相杀之心。
作揖的来源:很古很古的时候,猿猴们过着群居生活。一百为伍、五十成群地分布在各个山林里。猴群与猴群之间,有时为了争夺果实,就互相殴斗起来,常常是胜为主、败为仆。打赢的一方就到败了的一方的树上摘果子。摘得多了、好了便罢,摘得不好或少就又打。一打,那些败的猴子就双手合在一起,向对方施礼。这样一来,胜了的猴子,感到这是败了的猴子在请求他高抬贵手,也就不打了。 从此,猴群与猴群之间,或猴与猴之间,见面就做这个动作。一是表示问候,二是表示他们之间无冤无仇。后来,人们把这个动作叫“作揖”,一直延续了几百万年。到现在,变成了人们之间的握手。
二、作揖的含义
“作揖”是古代社会交际中较为常见的礼节行为,至今仍在沿用。《说文解字》释“揖”为:“攘也。从手咠声。一曰手箸胸曰揖。”“攘”即推,由此“揖”的意思也就是双手抱拳前举。《康熙字典》中又有:“按攘同让,增韵,逊也。”也就是说,“揖礼”表达的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比较谦逊的态度,因而也有“揖让”的说法:“揖让雍容,犹胜于世之强霸。”
三、作揖的要求
一般说来,“作揖”时双手抱拳是有规定的
男的作揖方式:右手握成拳头,左手五指伸开成手掌状,包住或者盖住右手,这样的作揖手势才是“吉拜”。相反的话,如果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则为凶拜,这种作揖方式一般只用于吊丧之中。这种区别的源起也是一种诚意的表示,因为大多数人右手为主手,在攻击他人的时候主要使用右手,作揖时左手在外,而将用于攻击的右手盖在里面,这与握手时通常使用右手的道理一样,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与真诚的传达。
那的作揖方式:左手握成拳头,右手五指伸开成手掌状,包住或者盖住左手,
其实关于作揖和握手,中国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林语堂先生早就有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论握手》,下面摘取几句:
“与人握手,或多或少有让人偷窥的感觉。因为,在握手之中,可以感受到对方之手是粗糙还是细腻,是肥厚还是枯蒿,是冰冷还是有温度。从中,可以猜度出对方的工作生活等许多的信息。”
“因为握手总是肌肤接触,特别是男性握女性的手,不光是力度不好把握,握手的时间长短也很微妙。如果抓着一个女性的手紧握不放,又带一些小动作,差不多就可以上升为性骚扰了。”
“当然,因为握手是现代礼仪,以礼仪之名进行男女肌肤接触,总是可以掩盖一些东西,至少可以让人不那么反感。试想,你如果是要摸一下女性的大腿,摸一把女性的脸,十有八九要招惹麻烦。而与女性握手握出是非来的,从来没有听到过。”
“作揖有吉凶之别,又有男女之别,在行作揖礼时,还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