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风俗

遂昌风俗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10-07 12:30:28

遂昌风俗

年节

正月初一为岁之首,老幼整肃衣冠,择吉时开门,鸣放爆竹、焚香、燃松明灯,祀祖。谒拜社庙,谓曰“拜佛年”,出门迎喜神。伦理人家,早聚堂前,以辈份次序拜年。

初二、初三,分别向各亲友贺年,或馈赠贺年片。客至必留,茶、酒、糕点款待殷勤。

初五,俗称“小驾”,又叫“破五”,家家开始摆“正月酒”,亲戚、邻里相邀,以增睦谊。出门走谒亲友,谓“拜年”。送礼,旧时城镇居民以糕点为佳;乡村居民则以糖霜(白糖)桔饼为上乘。

现时,多时兴盒式包装的礼品或高档酒类。新婚女婿谒拜岳家,族邻相邀聚饮,谓“请新客”。初七,为“人日”,旧时俗有于是日观天气,以卜吉祥,谓曰:“其日清明,则所生之物育,阴则灾”。初八,为“谷日”,是日农户多不煮饭,吃熟食,以示对“谷神”恭敬。

十五日,俗称“大驾”,意即新年活动结束,开大驾后,凡事如平常,无过“节”之拘谨。

元宵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和“灯节”。遂俗一般于十三日举灯,至十六日结束。惟十五日为正灯日,是灯节的高潮。每至灯节,各自集资制扎灯彩。灯,名目繁多,有龙灯、花灯、花鼓灯、马灯、狮子灯等等。届时,万人空巷,灯队云集,灯张乐作,火树银花,光彩照人。千门万户,鸣放鞭炮,焰花迎之。城隍庙每年由城镇东、南、小南、西、北各隅轮流司值祭祀,全城居民各献灯彩悬之,殿内密无空隙。各灯队必至庙内敬神奏舞。

是时,灯烛齐燃,飞光流彩,相交辉映,令人如醉如狂。杭州“天虚我生”先生即席吟赋以志盛事,诗云:“百队洋灯侍宴回,银花火树一齐开;瑶阶召取金龙舞,万朵红云上殿来。”乡村龙灯、狮子灯、花灯过村串户,争奇斗艳,鼓乐喧阗,声震山谷,彻夜不绝。十六日始散。谢灯后,有未育妇女抢其“龙珠”而去,谓可以兆子嗣。

清明

公历4月5日为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是日前后三天,家家户户祭扫坟茔,追念先人。门上插杨柳,杜鹃花,以示招魂。做“青馃”食之。旧时,宗祠聚族祭祖,五十年代后,此风已革除。现时,每当清明节到来,机关、学校、人民团体组织群众祭扫烈士墓,谒纪念碑亭,献花圈,以追悼忠魂,寄托哀思。利用清明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已垂为制度。

端午

五月初五日为端阳节,是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插菖蒲、艾条于门旁(也有的加悬葛龙绳),以禳不祥。此乃古者艾虎蒲剑之遗风,俗有“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之谚。饮雄黄酒,谓驱邪气。儿童系彩缕,佩香囊,谓可避鬼、兵。商店绘制五毒图(即蜈蚣、蝎子、壁虎、蜘蛛和蛇)售之,县人争相购买,粘贴之中门,以避祟恶。山民采草药储以备用。戏院上演“白蛇传”。包裹粽子,亲友互馈。未婚女婿携礼拜岳丈家,谓“送大端午”。中午膳食丰盛,城镇居民多食薄(卷)饼。乡村居民多拾田螺炒食,谓端午食田螺可明目。

中元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是日,夜阑人静之时,有化纸于道者,到三叉路口祭奠孤魂野鬼,让一些无祭亡魂得到道义上的藉慰。化纸于道者念:“平等平分,强者不可独得,弱者不可全无”。旧时,宗祠做馅口,祭奠亡魂。寺庙设盂兰盘会,做道场、燃灯唪经,以度孤魂。“盂兰会”于民国18年(1929)奉令革除。宗祠中元祭祀于五十年代始泯。化纸于道尚有余风,操者于今渐少。

中秋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又称“人节”,是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古代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遂俗时逢中秋,市供各式月饼,亲朋争购互馈。夜月圆时,儿童陈瓜果、月饼于月下,谓“供月”。问有集亲友夜饮,谓“赏月”。是夜,明月高悬,皎辉洒地,聚家赏月,寓意团圆,故又称之“团圆节”。

重阳

九月初九日,俗称“重九”。每当节至,家家蒸制“重阳糕”食之。间有登高胜会,避灾消祸者。时值九月,菊黄蟹肥,乡人多设诱饵于溪,捕蟹腌食。至今,重阳节登高赏菊之风盛行。

下元

十月初一为下元节。旧时,各村社设“清吉醮”,禳灾祈福。抬城隍菩萨至北门孤魂坛,祭祀孤魂厉鬼,以避作祟,此举于1949年废止。

冬至

俗称“冬节”,《[康熙]遂昌县志》载,届时“官行贺礼,民祀祖先”。民国时于是日互馈红贴祝贺风行。故有“冬至如大年”之说。届时,东、西、北乡,家家祭扫坟茔,胜似清明;南乡无此俗。各宗祠设祭祀祖,阖族聚饮,以睦族谊。间有宗祠分胙肉,每男丁一份,谓称“丁肉”;花甲老人分享“寿肉”,以示敬老。五十年代始,宗族活动停止,聚族祀祖之风已革除,上坟祭扫仍沿旧俗。

小除

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称“小年”,意为“辞旧迎新”活动已开始。此日前,家家户户择日掸尘,洒扫庭除。是日,民间祭灶神,于灶前陈设供品祀之,同时焚之旧灶画及千张、元宝,谓曰:“送灶神上天”,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并于除夕接回,重新贴上“司命灶君”以资供奉。祭灶神由男人主持,谚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二十五日,悬挂祖宗画像于中堂,终日焚香祀之,谓“迎接祖宗过年”,于正月初五日结束。也有在除夕挂“祖图”祀祖者。

除夕

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为岁除,源于先秦,是岁末驱逐疫厉之鬼,来年无病无灾之意。是日,白天更换春联,贴年画,挂彩灯,是以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晚上陈设供奉,祭祀祖先,阖家团聚,吃年(夜)饭。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午夜插香,鸣鞭炮送旧,俗称“封门”。是夜俗有:围炉而坐,达旦不寐,以待天明,谓曰“守岁”;灶前旺火,谓曰“财丁旺”;厅堂灯烛辉煌,通宵达旦,谓是“照耗”;年饭上插松柏,置放柿、桔,谓曰“百事庆吉有余”。

是夜谒亲友,谓“辞岁”,各相与赠送,谓“馈岁”,酒食相邀,谓“别岁”。旧时,亦有于是夜提灯笼结清来往帐款者,故有欠债者终夜不归,俗称“躲账”。相传古时,有儿童于除夕夜到附近竹山去摇毛竹,边摇边唱:“摇摇毛竹公、摇摇毛竹婆,我跟你一样高,你跟我一样粗。”以示与毛竹一样节节长高,茁壮成长之意。至今,摇毛竹之俗亦鲜见,“毛竹歌”尚在民间流传。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