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埋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二、使用伏笔应注意: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三、举例: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第16课——《桥》的第17自然段: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机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附:《桥》的第19自然段: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这句话写了木桥的轰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