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诏帖章法特点

蒙诏帖章法特点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8 01:52:12

蒙诏帖章法特点

《蒙诏帖》(又称《翰林帖》)是由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蒙诏帖》计7行,27字。此帖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笔墨浓淡轻重有致,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在用笔方式上,有二王为代表的“一搨直下”,也有颜真卿为代表的“篆籀绞转”。

《蒙诏帖》曾被世人誉为“天下第六行书”。

创作背景

据《蒙诏帖》文意推测该帖应写于文宗时柳氏任翰林院书诏学士期间,而此帖中的“出守翰林”在文辞上不符合当时居官者职守的称谓,因此可能是宋人据《翰林帖》的大意写出。书法的前四行用笔较雄畅,结字亦尚稳妥,而后几行用笔逐渐瘦薄,结字多松散,末行的“权”字笔画也不成结构,与柳氏遒媚劲健的书风悬殊较大。种种迹象表明,此帖非柳书,乃是宋人仿本。

艺术鉴赏

点画

《蒙诏帖》笔墨浓淡轻重有致,具有层次上的变化。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通篇一气呵成,多用连笔,气势从第一个字一直贯穿到最后一个字。作者善用长画,有些牵丝甚粗,如“情”“嘱”之间,“察”“属”之间的牵丝都成实画。

结体

《蒙诏帖》气势磅礴,痛快酐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弘,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

线条

《蒙诏帖》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作者善于用线,如“守”“翰”“林”“职”“闲”“冷”“情”“嘱”“肯”“响”“察”“感”等字。《蒙诏帖》中的长线条或纵或敛、或蜿蜒为弧线或如飞燕惊掠,却不激厉,而是以淡润潇洒取胜。为避免长线条的单调与软弱,作者用笔强调大幅度的提按顿挫。由于少用点,作者就非常注重线条的联缀位置,有的延伸拉开距离,有的又紧衔于上字尾端。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