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瓦肆又称“瓦舍”、“瓦子”,“瓦”。
取名“瓦舍”,是勾画其特征,与建筑无关。
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解释说:“瓦舍,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上说:北宋京都开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由此可见,北宋都城瓦肆之多,规模之大。
南宋临安也一样。
《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临安有名的瓦肆应有清冷桥畔的南瓦、三元楼的中瓦、众安桥的北瓦、三桥街的大瓦等。
北瓦最大,内有勾栏十三座。
瓦肆中为了便于表演和分隔观众,常用栏杆或布幔隔挡,当时人称“勾栏”,并非后世专指妓院的那种勾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