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话剧,按题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反映贫民百姓现实生活的话剧,代表作有洪深的《卖梨人》(1915)、《贫民惨剧》(1916)和陈绵的《人力车夫》。
这类题材只在新文化运动早期出现过,不久便式微了,主要是因为它们停留在揭露现象,对问题的本质分析不透。
(2)关注妇女婚姻解放问题的话剧,这类题材的话剧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话剧的“热门”,有着刻意模仿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作品《玩偶之家》的影子,其中最著名的是胡适的《终身大事》和丁西林的《一只马蜂》。
当年这些话剧虽然笔法粗糙,但是毕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据说当年《终身大事》演出时,竟无女性敢于演女主角田亚梅,后来演出时是找男性男扮女装上台表演的,这不得不说是件趣事。
(3)历史题材的话剧,这类题材的话剧出现要晚于前两类话剧,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即20年代初产生的,主要作用也并非“借古喻今”,而是一种浪漫主义思潮的体现,富有浓郁的诗意,代表作有郭沫若的《湘累》和《孤竹君之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