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冶长
公冶长(前519—前470),又称公冶氏,名苌,字子长、子芝。汉族,春秋时齐国人(一为鲁国人),今山东诸城贾悦镇近贤村人。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国君主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
2、樊崇
樊崇(?—公元27年),字细君,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新莽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赤眉军首领。
樊崇英勇善战,富有谋略,曾发动樊崇起义,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巨大贡献。后任御史大夫,最终樊崇和赤眉军首领逢安等再度起义,被刘秀所杀。
3、伏无忌
伏无忌九世祖儒,系济南伏胜之后,武帝时人,因其客居东武教授,后世子孙遂居于此。无忌五世祖湛,曾辅佐光武成就帝业,被功封为不其侯,食邑3600户。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去世,光武帝赐葬,其声势甚隆。父晨,母为高平公主,女为顺帝贵人,孙完尚阳安公主,伏完有一女伏寿为献帝皇后,世代皇亲国戚,显赫一时。至三国时,伏寿被曹操所杀,宗族受到牵连,后世因而衰败。
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汉顺帝时,为侍中屯骑校尉。公元136年(永和元年),受诏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
元嘉年间(151—152年),又受诏与黄景、崔寔等人一起撰《汉记》。此时,他自采史料,册著事要,编成《伏侯注》(又名《伏侯古今注》)一书。《伏侯注》记事上自黄帝,下迄汉质帝,今有辑本1卷传世。
4、赵明诚
赵明诚(1081年-1129年),字德甫(或德父),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兰家村人,南宋初年官员、学者,左仆射赵挺之第三子,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青少年时期随父居住在京都汴京,后入太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与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结婚。崇宁二年(1103年),赵明诚开始为官,但其仕途并不平坦,生活也受到当时朝内党争的冲击。
大观元年(1107年),赵挺之去世,赵明诚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
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任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官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5、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尚存争议)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6、陈烨
诸城人,字光宇。嘉靖四十年(1562)举进士。
为诸生,有志行。嘉靖三十一年(1553),赴乡试,知县杨继盛张宴饯送于稠众中,深器之。四十一年(1562),举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榷浙江南新关商税,力除夙弊。
历屯田司,进员外郎中,奉使督修永陵,以劳绩著,翟正定府知府。被劾,将同州知州,迁南刑部郎中,出为延安知府,陕西巡抚曹疏荐之,称为三边不群之才,诸郡循良之最,升延宁兵备副使。
悉力饬政,捕妖僧法晓、巨盗刘江等,皆置之法,数百里倚为长城,玺书褒嘉。年七十,致仕去。
7、李澄中
李澄中(1629.8.7—1700.6.22)字渭清,号雷田,又号渔村、怡堂,晚号“秋水老人”、“艮斋老人”。山东诸城箭口镇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下。
诸城无忌李氏十世祖。康熙版《东武李氏族谱》主修人。生于明思宗崇祯二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年七十二岁。清初著名文人、史学家、诗人、藏书家。一生著作颇丰。其诗、赋墨迹部分珍藏于诸城市博物馆。
8、丁耀亢
丁耀亢,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卒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享年七十一岁。 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后又称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明末清初小说家。
丁耀亢出身于一官僚家庭,祖父纯,父惟宁都中过进士,父官至湖广勋襄兵备按察副使,弟兄六人中也有数人科举获名。
代聪颖过人,颇有智谋。但他在科场屡试不第,后得进充任教习,郁郁不得志。
明末清初,国事腐败,弊政多端,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激烈。清入关前后的战火燃及山东,丁耀亢饱尝了战乱之苦。
丁耀亢怀才不遇,倜傥不羁,把这些情感志趣流于笔端,撰写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作品,成为一颇具个性的文化人。
9、窦光鼐
窦光鼐(1720~1795)清代官员、学者。字元调(一说符调),号东皋,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西郭家埠村人。乾隆七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
历督学政,所得士位至公卿者众。窦氏立朝五十年,风节挺劲,无所阿附,清高宗深器重之。诗文宗韩杜,制义则自成一家,著有《省吾斋诗文集》。
10、王尽美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
1922年1月,他和邓恩铭、高君宇等人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6月,为适应工人运动发展需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建立,王尽美任主任。7月,他赴上海出席党的二大。
1923年1月,他领导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及山海关分会,任总工会秘书。同年2月,被反动军警逮捕,后被工人营救获释。继续主持山东党的全面工作。
党的三大后,王尽美根据党的决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于1924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去北京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国民会议运动讲演大会。
1925年春节前夕,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进院治疗。时值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他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岛投入战斗。
他与邓恩铭等一起组织领导胶济铁路全线、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并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4月,他去青岛与邓恩铭等一起领导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迫使日本资本家签订了9项复工条件。
同年6月,因肺病复发,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家乡养病,后到青岛治疗。病重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笔录了他的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8月19日,王尽美在青岛逝世,终年27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