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华五千年历史,西夏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神秘国度,因为当年蒙古攻灭西夏后,这个国家便好像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一般,不见半点踪影。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曾多次提到西夏——高手云集的西夏一品堂,西夏王妃李秋水和天山童姥的爱恨情仇,西夏公主与虚竹的神奇邂逅经历等等,这些人物和情节无疑也给西夏平添了几分神秘感。
直到上世纪初,俄国人在黑水城(位于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东南方向25公里处)中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物,西夏这个神秘国度才又重新进入人们视野,由此甚至还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西夏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考古学家欣喜若狂般发现,那些坐落于贺兰山东麓的“东方金字塔”,竟然就是当年西夏王朝的王陵。现在,随着人们对大量文物文献的研究和解读,西夏这个神秘国度的大门终于一步步向世人敞开。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西夏的历史。
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开始,到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攻灭,西夏的国祚一共持续了189年,出现了十位皇帝。西夏前期和北宋辽国并立,后期则与南宋金国并立,他们之间的战争纠纷,堪称是一部宋朝版的“三国演义”。
早在唐朝晚期,党项部落首领李思恭(原名拓跋思恭)因为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夏州节度使和夏国公,从此李氏后人便割据一方,依靠“俯首称臣”这一招有惊无险地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
北宋建立后,新任夏州节度使李继捧因为不能解决家族内部矛盾,便将自己的地盘尽数献给宋朝,但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不仅不肯归附宋朝,还决意带领少数党项人出走创业。
不久,李继迁投靠辽国,被辽国封为“夏国王”后不断袭扰宋朝,不堪其扰的宋朝只得默认了李继迁的独立地位。
当然,此时的西夏实力还不够强,李继迁之子李德明继位后,一方面继续对宋辽称臣,分别被册封为“大夏国王”和“夏王”,另一方面则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扩展了党项人的势力范围,为日后西夏的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位后,便开始积极寻求脱离宋辽独立建国。
公元1038,李元昊以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都城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夏”,也称“邦泥定国”“白高大夏国”“西朝”等,历史上称之为“西夏”。
宋朝上下听闻李元昊称帝后极为震惊和愤怒,宋仁宗不仅下诏削去其官爵,还在宋夏边境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宋夏战争一触即发。
可惜的是,宋仁宗派去的军队先后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中败北,宋朝一共折损了数万西北精锐,最后只得和西夏签订了“庆历和议”——李元昊向宋仁宗称臣,但宋朝每年要给西夏一定的岁币表示补偿。
不久,李元昊又在辽夏“河曲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至此,西夏终于以一个“国家”的身份站稳了脚跟。
李元昊在位时创立西夏文,颁布秃发令,仿照宋朝建立各种军政制度,在分别击败来势汹汹的宋辽两国大军后,一举奠定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格局。
无奈三国之中,西夏的实力始终最弱,仅有的子民经不起反复折腾,所以雄才大略的李元昊只能选择对外妥协委曲求全,并逐渐沉湎于酒色之中。
另外,李元昊暴戾猜疑和杀戮好色的性格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他在位时不仅诛灭了母族卫慕氏、后族野利氏,还迎娶了大将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和强纳了已经与太子订亲的没移氏。
结果,太子李宁令哥因担心被废黜,于是闯进皇宫刺杀了李元昊,国相没藏讹庞则趁机杀掉太子,拥立妹妹没藏氏之子李谅祚为新皇帝,是为夏毅宗。
由于夏毅宗李谅祚继位时才1岁,所以西夏国政都掌握在没藏氏兄妹手中。直到十余年后的公元1061年,没藏讹庞的儿媳梁氏向夏毅宗告密说没藏家族想要谋权篡位,于是夏毅宗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彻底诛灭没藏氏一族后开始亲政。
夏毅宗在位时对内废行蕃礼,改从汉仪,对外不仅收服了诸多吐蕃首领,巩固了西夏南疆领土,还在亲附辽朝的同时,对宋朝采取以战求和的策略,极大地维护了西夏国的各项利益。
只可惜夏毅宗亲政六年后便在对宋朝的战争中由于伤重去世,时年仅21岁,其7岁的儿子李秉常继位,是为夏惠宗,西夏的国政从此又落入其母后梁氏一族手中。
梁太后先后在西夏掌权达18年之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她不惜穷兵黩武多次发兵进攻宋朝,并在“永乐城之战”取得了大胜。
据历史记载,此役宋朝损失“士卒、役夫二十余万”,一度让曾经重用王安石变法并取得“熙河开边”成绩的宋神宗闻讯后在朝堂上失声痛哭,再也不敢轻言与西夏开战。
公元1085年,梁太后病逝,夏惠宗也因为一直无法得以亲政而在次年忧愤去世,其年仅3岁的儿子李乾顺继位,是为夏崇宗。由于夏崇宗的母亲是梁太后的侄女(历史上又称之为“小梁太后”),西夏的国政又落入小梁太后手中。
这位小梁太后延续了姑姑梁太后的国策,不断对宋朝发动战争,无奈小梁太后没有那个指挥才能,对宋屡战屡败不说,连自己都差点在一次战争中被俘虏,此举也让西夏因为连年战争而陷于疲弊。
公元1099年,16岁的夏崇宗李乾顺串通辽国使者毒杀了小梁太后,从而彻底结束了西夏多年均由外戚贵族专权的局面。夏崇宗亲政后,确定中央集权体制,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汉化改革,使得西夏的发展重回正轨,国力也一步步得到增强。
当时,辽国和宋朝都因为朝政腐败日益衰落,而成长于东北白山黑水之中的女真人在建立金国的同时,已经悄然发动了灭辽战争。
夏崇宗虽然多次出兵救辽,但随着辽国国土一步步被金国所蚕食,他清楚地认识到辽国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于是他断然拒绝了辽天祚帝的再次求救,转而依附金国。
最终,西夏联合金国攻灭了辽国和北宋,并在金国的默许下取得了河西千里之地,让西夏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
公元1139年,在位54年的夏崇宗去世,其子李仁孝继位,是为夏仁宗。夏仁宗是西夏的中兴之主,他在位时对外交好金国,对内尊崇儒学,实行科举取士,还一举粉碎了权臣任得敬想要分裂西夏的图谋,让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历史巅峰。
当然,和其他封建王朝一样盛极而衰,夏仁宗在位晚期因为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逐步减弱。
公元1193年,在位55年之久的夏仁宗去世,其子李纯佑继位,是为夏桓宗。夏桓宗在位时贪图享乐,政治日益腐败,时值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日益崛起,而且蒙古大军还为了追杀逃往西夏的乃蛮残部第一次进攻西夏。
谁也不曾想到,正是从这一次蒙古无意的进攻开始,西夏便从此国无宁日。
公元1206年,夏桓宗的堂兄李安全在太后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夏桓宗自立为皇帝,是为夏襄宗。
夏襄宗在位时,由于西夏首都中兴府(即兴庆府)遭到蒙古的围攻,在寻求金国帮助遭到拒绝后,夏襄宗愤而采取“附蒙伐金”的策略——不仅将女儿西夏公主献给成吉思汗,还在接下来的13年里,和金国之间发生了25次大小战役,最终导致西夏和金国“精锐皆尽,两国俱敝”。
公元1211年,西夏齐王李彦宗起兵废黜了夏襄宗,扶立自己的儿子李遵顼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由于李遵顼曾在1203年参加科举考试时获得了廷试进士第一名的好成绩,所以夏神宗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
夏神宗在位时也坚持“附蒙伐金”的国策,而且屡次出兵为蒙古作战,导致西夏军队出现了很大的伤亡。
一次,蒙古出征花剌子模,夏神宗因为不堪蒙古的频繁征调而拒绝出兵,蒙古便以此为由大举进攻西夏。
公元1223年,在西夏国内的反对和蒙古的威逼之下,夏神宗不得不禅位给太子李德旺,是为夏献宗。
夏献宗在位时根据局势一改前朝“附蒙伐金”的国策,转而“联金抗蒙”,无奈此时西夏精锐大都在战争中损失殆尽,已经达到了无力回天的境地,所以只在位三年便忧惧去世,其侄李睍(xiàn)继位为皇帝,是为夏末帝。
夏末帝在位时也想“扶大厦之将倾”,刚即位便率领军民展开救亡图存的最后搏斗,但此时的西夏终究已经无法抵挡蒙古铁骑的进攻,随着灵州、沙州等地的相继失陷,都城中兴府也遭到蒙古大军的围攻。
在坚守中兴府半年后,西夏境内又发生了地震和瘟疫,军民大部丧失战斗力,夏末帝只得率众请求投降,只希望蒙古能够宽限一个月“以备贡物,迁民户”再献城,成吉思汗表示答应。
就在夏末帝请降不久,成吉思汗却因病突然去世,为避免西夏反悔,蒙古人决定秘不发丧。等夏末帝正式投降后不久,蒙古人便遵照成吉思汗遗嘱杀掉了夏末帝,西夏宣告彻底灭亡。
由于成吉思汗死于第六次征讨西夏的途中(一说是西夏王妃害死了成吉思汗),所以蒙古人非常仇视反复无常的西夏,以至于在攻灭西夏的过程中展开了疯狂报复,宫殿、王陵、文献资料等西夏文物建筑均被付之一炬,这便是西夏后来成为一个神秘国度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说,西夏王朝是一个以武立国的典型,其特种部队“铁鹞子”和“步跋子”在对外战争中一度战无不胜。另外,由于西夏国从一开始采取的策略便是附强图存,并且还在前期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先后依附于北宋、辽国、金国和蒙古,强盛一时。
只不过到了蒙古崛起之时,西夏统治者采取的“附蒙伐金”策略(主要原因还是金国不救西夏)已经不符合时局,最终导致西夏和金国两败俱伤,也在无形中成就了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