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也称“谙达”,蒙古语意为“好朋友”、“义兄弟”。满语意为"宾客",我国古代北方若干少数民族中,二人以交换信物而结成朋友后的互称。契丹旧称,蒙古族沿用。
清代的“安达”实际上是官商在每年春季,按约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征收鄂伦春人的貂皮,收购各种猎物,同时以猎民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作为“尝赐”发给鄂伦春人,进行不等价交换,牟取暴利。这种交换实际上是一种贡纳,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废除。清末到解放前,前往处于原始公社末期的鄂伦春地区进行交换的人是属于小商贩的一种包买商,称为“民间安达”或“百姓安达”,多沿用结“安达”的方式进行联系,每年结伙进山,分别在一定地点同鄂伦春族的相对固定猎户进行交换,供应包买户一段时间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取走其所有的商品猎品,两者之间以物易物,一揽子交易,不论件数,不计价值,不用货币。
解放前夕,多为行商、坐商所取代。解放初期,鄂伦春族猎民多将供销合作社人员称之为新“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