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过度使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日益成为加重群众医疗负担、导致医保基金浪费的重要因素。
为减轻群众负担,规范医用耗材流通行为,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针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临床使用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获得极大社会反响。
以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为例,2020年国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以来,中选品种均价从1.3万元下降到700元,降幅超过90%,预计每年将节约医疗费用超百亿元。
“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天津、北京、江苏等省市分别开展了人工晶体、冠状球囊等耗材跨省联盟或省级带量采购,广州、无锡等也积极进行了市级带量采购相关探索,均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从国家和各级带量采购执行情况看,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痛点。”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民盟无锡市委主委高亚光在两会期间表示。
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中带量采购虽然可以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贵”问题,但受限于带量品种仍较少,无法充分满足患者需求;二是全国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均没有形成统一的编码标准,一定程度上导致产品无序竞争,且增加了开展带量采购难度;三是常态化进程较慢,今年1月,国家层面明确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但未在医用耗材方面形成相关制度规范。
“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进一步加快完善相关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高亚光说。
她建议,一是持续扩大集中带量采购覆盖范围,可通过加快建立完善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制度,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探索完善采购方式和联盟形式,积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坚持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结合患者临床实际需求,将质量疗效确切、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竞争充分的医用耗材分步纳入带量采购。
二是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用耗材分类和编码标准,通过做好医用耗材数据标准化工作,逐步形成统一的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特别是要加快对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的统一分类和编码,实施高值医用耗材注册、采购、使用等环节规范编码的衔接应用,推动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深入进行。
三是探索建立高值医用耗材分级联盟采购机制。在全国医用耗材统一分类和编码标准尚未出台的实际情况下,可通过加快探索建立高值医用耗材分级联盟采购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地区通过设置联盟采购统筹区等方式探索跨市联盟采购,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更好的满足患者实际需求。
四是科学制定医用耗材统一医保支付标准。建议结合医保基金支付能力、患者承受能力、医用耗材价格等因素,兼顾医疗机构正常运行,科学制定医用耗材的医保支付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类别相同、功能相近的高值医用耗材,探索医保基金和患者按支付标准分别支付,引导医用耗材市场价格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