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德治天下君王的简短故事

不以德治天下君王的简短故事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4 23:36:22

不以德治天下君王的简短故事

襄简王。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注释: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这一点在明代第三代襄阳王简王朱见淑的生平上可见一斑。朱见淑(1451-1490),定王朱祁镛庶长子,朱见淑于弘治二年(1489年),袭封襄王,在位一年,弘治三年过世,可谓短命王爷。

朱见淑本是不学无术之辈,偏偏又迷信风水。关于朱见淑的生平见诸历史的不多,却都是关乎风水。

成化年间,朱见淑的爱妃杜氏病逝,简王看中了云居寺的风水,将爱妃葬在寺旁,此举引起云居寺主持道圆法师的大为不满,要率众离去。道圆法师在襄阳就是佛学的意见领袖,另外诸佛寺院见到简王此举心也慌啊,今天是云居寺葬王妃,哪天看中了自己寺院葬个阿猫阿狗的,佛家尊严置于何处,于是纷纷上书谴责简王,简王无奈只好请堂兄弟成化皇帝朱见深出面调停,敕造广德寺,另择宝地,简王自备工料,建好归还和尚。

弘治二年,朱见淑袭封襄王,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也学名士慕名到隆中参谒诸葛亮。朱见淑奇葩的一就位就开始寻风水宝地做陵地,看到隆中山佳奇,诸葛草庐三面环山,像个太师椅一样,背靠山,脚踏川,于是上书皇帝请求将草庐作为自己的陵地。

他上奏皇帝,“择为坟地”,把隆中封为“藩陵”,把隆中山改为座山,与隆中山隔谷相对的山定名为面山,偏东的山定名为旗山,用以衬托作为藩陵的座山。他毁掉诸葛草庐,在隆中山左臂另建草庐。迁走隆中书院,封山驱民,大造墓地。

哪知刚刚动土,下面就出现了一块石碑,擦干净一看,上面写着四句诗:“地本襄王地,借居五百年,襄王来到此,茅庐移东边。”下署“诸葛亮题”。襄阳王看后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心想,五百年前诸葛亮就算出了我要占这块地盘,真是神人! 便想作罢,却又不甘心:诸葛亮能掐会算,还不是因为他住过这块宝地? 可不能丢了这嘴边的肥肉! 再说,他自己也承认这块地方本来就是我襄阳王所有,他只是借居了五百年,不讨租钱就算便宜了他,不必怕这怕那的。忽然又想到:死诸葛曾经算计过活司马,我如果按他碑上说的那样做,也许会对这陵墓不利,反而上了他的当,倒不如他说东,我偏西。想到这里,便让人把诸葛亮的旧居迁到了西边,恰好就是现在的隆中。

坟地还没建成,朱见淑就暴病而亡,在王位仅一年。

事情到此并未完结,对于朱见淑来说,使他面临灭顶之灾的还在后面。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张献忠在谷城重举义旗,挥师湖广,攻下襄阳。起义军杀藩王,同时挖掘了这个迷信风水的襄简王朱见淑的坟墓。

时至今日,景区内只有一个碑书“朱见淑墓”,还要被后人嘲笑心术不正,连坟上的树木都长得弯弯曲曲,可谓悲哀。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