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旗杆的故事

开国大典旗杆的故事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5 17:25:12

开国大典旗杆的故事

旗杆的遗憾:能力有限,只得如此

放在如今来看,旗杆的制作应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只需要找到等高的材料,再制作成想要的模样,固定放置在选择好的地点即可。

可这项工作搁到1949年,却是一件令无数人头疼的难题。故事的开头要从那一年的秋天说起,正在筹备开国大典的工作人员准备在天安门和正阳门城楼中间的中轴线上竖起一根国旗旗杆。

设计整体布局的是建设局的技术人员,名叫林治远。他从实地考察中得出一个结论,只有35米高的国旗旗杆才能同天安门城楼达成完美比例。35米有多高?大抵是11层楼左右的高度。

林治远愁坏了,因为他跑遍附近钢铁厂,均得到"无法制作"的答复,偏偏他又不愿意放弃这个构想,让开国大典留下遗憾。

他绞尽脑汁,试图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别说,还真被他找到了。林治远去到北京一家自来水工厂,在厂房中翻出来直径完全相同、大小不等的四根钢管,请焊接工人一节一节把他们拼凑固定起来。

但遗憾的是,就算钢管全部拼接完成,它的长度也没有达到原计划的35米。

无奈之下,林治远只得把此事报告给负责天安门工程的指挥部,指挥部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征求了上级意见,最终拍板决定,就用这根22.5米高的旗杆当国旗杆。

它这一立,便是整整42年的光阴。直到1991年5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杆才更换成由碳素钢管拼接而成的无缝旗杆,总长32.6米,实现了当初林治远的设想。

国旗杆的遗憾,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彼时中国工业的落后,同时感受到了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

无论是当初那根22.5米的国旗杆,还是后来这根32.6米的国旗杆,它们都是中国发展的缩影,是曾经艰难妥协与如今辉煌的见证。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