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的四个儿子结局

赵武灵王的四个儿子结局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5 10:11:57

赵武灵王的四个儿子结局

长子:赵章

  赵章(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武灵王长子,赵惠文王异母兄,母韩氏。作为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原本被册立为太子,也即等到赵武灵王去世后,赵章将成为赵国君主。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后来,由于赵武灵王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但赵武灵王见赵章失位,而且侍奉弟弟,于心不忍,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由二子各自为王,但为大臣们所阻。最后将其封于代郡,号称安阳君,以田不礼为国相辅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赵武灵王的这一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势必会导致赵国内部分崩离析,最终引发了沙丘之变。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称主父(君主之父)。公元前295年,赵章得知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在沙丘游猎,于是和田不礼趁机发动兵变,史称沙丘之乱或者沙丘之变,可此战只杀死了国相肥义,没能杀死他的弟弟赵惠文王。在此背景下,将领高信率军平乱,赵章逃亡到赵武灵王行宫中,赵武灵王接纳了他。后来公子成与将军李兑等从邯郸领兵前来增援,围困赵武灵王,将赵章诛杀,赵武灵王因无法突围,最终饿死于沙丘宫中。对此,在笔者看来,沙丘之变后,赵章和赵武灵王相继去世,这促使赵惠文王的君主宝座更加稳固了。

次子: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赵何(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根据史料的记载,赵何的母亲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赵何就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退位之后自称“主父”。对于赵武灵王来说,希望在赵惠文王和赵章之间寻求平衡。不过,非常可惜的是,不管是赵惠文王,还是赵章,都不能容忍对方,甚至不能接受赵武灵王继续担任类似于太上皇的位置。

在沙丘之变中,赵章被杀死,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宫三个多月,最终赵武灵王被饿死。虽然这场内乱确实对赵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是,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这依然帮助赵国继续崛起,甚至可以说达到巅峰了。在赵惠文王这位君主在位时,赵国在和秦国的较量中几乎不落下风。而伴随着五国伐齐的发生,齐国走向了衰落,这促使赵国成为山东六国中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诸侯国。

  三子:赵豹

  赵豹是赵武灵王的三子,赵惠文王二十七年(前272年),赵豹受封平阳君。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国攻取韩国的野王城,韩国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被切断。郡守冯亭献上党郡于赵国,赵孝成王询问赵豹的意见,赵豹回答:“圣人把无缘无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祸害。”对此,在笔者看来,天上不会掉馅饼,韩国的上党郡,确实不是一个应该轻易接受的地方,这会给秦国进攻赵国提供借口。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赵孝成王不从,在赵豹走后又召见了平原君和赵禹二人,他们回答说:“出动百万大军进攻,过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这么大的便宜,不能丢掉。”孝成王说:“好。”于是派赵胜去接受土地,遂有两年后的长平之战。因为赵孝成王不听劝谏,接受了韩国的上党郡,最终引发了长平之战。众所周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被秦国击败,损失了45万大军,这成为赵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四子:赵胜

  最后,赵胜(?-前251年),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宗室公子。赵武灵王四子,赵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城,封号是“平原君”。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赵胜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赵惠文王去世后,赵胜辅佐赵孝成王,担任赵国相国一职。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秦军进围赵国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王派赵胜向魏国和楚国求援。门客毛遂自告奋勇,同赵胜去楚国求援,最终毛遂说服了楚王,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

  魏国和楚国援军到来之前,赵国邯郸城内兵困粮尽。对此,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直到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的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在长平之战后,赵国确实有灭亡的风险。但是,因为在邯郸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赵国不仅没有立即灭亡,更推迟了秦国一统六国的时间。从这一点来看,平原君赵胜可谓功不可没。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赵胜去世。就平原君赵胜和平阳郡赵豹来说,最终应该都是善终的结局。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