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朝结婚司仪流程

古代清朝结婚司仪流程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5 00:21:00

古代清朝结婚司仪流程

中国从周代开始,就对婚姻娶嫁制定了一套十分完备的礼仪制度,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尽管这套制度十分的繁琐,但它却从建立开始,就一直被后世所沿袭,虽然名目和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更改,但大体上来说,古时候的婚姻娶嫁都是依着这个路子来的。




清朝末年,国门被洋人打开后,大量的新思潮随着洋人一起涌入了中国,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国人在眼界大开的同时,也逐渐抛弃了一些传统的习惯,开始接受并流行起新的生活方式来,盛行于光,宣之际的文明结婚,就是其中之一。

最先提倡文明结婚的是那些大城市的商贾,生意人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新事物都是容易接受的。之后,文明结婚开始渐渐的普及,以至于普通的小老百姓也跟着跟风,于是就在民间盛行起来。



文明结婚和以前的婚姻相比较,最大的进步,就是结婚的男女有了自主意识,可以自己选择结婚的对象。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我们知道,古人在结婚的时候,是不能自己做主的,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时的人整个结婚的过程都是由父母或是长辈一手包办了的,新人只有到了洞房时,才能见到和自己共度一生的那个“他”或是“她”。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就这样组成了家庭,至于这样的家庭能否幸福,就只有可各自的造化了。

清末提倡文明结婚后,虽然还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在这之前,却要先取得子女的同意之后,才开始走这样的程序,这对当时的男女而言,确是一件幸事了。



当然了,文明结婚除了给未婚人士以选择配偶的自由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实惠”。就是婚礼提倡节俭。

我们知道,清朝康乾盛世时,国力强盛,但是,这也让当时的人养成了一股奢侈之风。顺治时,一两银子就可以办的酒席,到了康乾时期,价格就翻了好几十倍,而到了光,宣之际,虽然国力衰弱,但奢侈之风却不减,同样的酒席,至少也得花个二三十两银子不可。

可以想象,在这种风气下,如果依着旧时的各种结婚礼仪,男方准备的彩礼和女方置办的嫁妆,对当时的普通人家而言,会是一种多么沉重的负担。

而文明结婚除了置办酒席之外,就只有在结婚当日,由双方父母各自送出金戒指一枚,礼服一套就算了事,这样一来,不仅程序简单,而且也大大减轻了结婚双方的经济负担。落得个双方都皆大欢喜。



文明结婚的婚礼过程和现代人的婚礼过程有些类似,但是却更加的庄重,更加的有仪式感。婚礼开始之前,会有乐队奏乐,然后司仪进场,司仪入场后,就开始主持婚礼了。

先是邀请男方的嘉宾入席,然后邀请女方的嘉宾入席。嘉宾入席后,并不是立刻就座,而是要来到主席台上面北而立。之后,男女双方的主婚人跟着入席,面南而立。接下来,男方的全体宾客先入席,之后,才是女方的全体宾客跟着入席。男方的宾客要面西而立,而女方的宾客则要面东而立。宾客全部入席之后,介绍人才入场。

这时候,会有一个特殊人物进场,这个人物就是纠仪人。纠仪人负责监督全体来宾的礼仪是否恰当,如果有人做出不和礼仪的举动时,就要上前制止和规劝。



所有人都入席后,乐队就开始奏乐,新人在音乐中由伴郎伴娘陪伴出场,接下来的程序就和现代人差不多了,由证婚人读证书,新人相互交换饰品,并相互行礼,然后证婚人致辞,新人感谢证婚人及介绍人,然后感谢所有的来宾。最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开始宴席。

在整个的文明结婚过程里,有两个环节十分的有趣。一是证婚人完成致辞后,会让伴娘唱一首文明结婚歌。这可能是当时为了提倡文明结婚而在婚礼上进行的一项特殊活动。二是全体来宾在仪式快结束前,男方的宾客会和女方的宾客相互鞠躬,这个环节叫行相见礼,表示大家以后都是一家人了。



这两个小环节,在现代的婚礼上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希望以后的婚礼更加的文明。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