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从大学刚毕业的Zoya在招聘网站上,海投简历。她的目标很明确,希望进入一家创业公司,“想知道一个东西如何从无到有”;由于当时新媒体正火热,Zoya的另一个需求是希望从事内容相关的工作。
一天,她收到了一位“老板”的面试邀请,公司就在她所在位置的楼上。连纸质简历都没提供,聊完基本情况,老板看完她写的影评、制作的视频内容,第二天,Zoya就开始上班了。
就这样,Zoya成了社交产品Soul公司的一号员工,火速录用Zoya的老板即是Soul的创始人张璐。
作为初期员工,Zoya完整见证了Soul这5年内的变化。
这个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他们的基地是陆家嘴的一处共享办公空间。那时,张璐还是社交产品新兵,自己用PPT画构想下的产品原型图,找兼职的UI做设计,最初的产品demo就这样一点点做起来。
而到今天,Soul已经有超过1亿的累积用户数。几乎每天,都有千万量级的用户打开Soul,在上面发布自己的心情瞬间,交友、聊天。其中,73.9%的用户为“90后”。
不看脸,强调真实社交、游戏玩法的Soul,成了这几年中,社交行业中难得的创业黑马企业,绕开了横亘在社交产品面前的两座大山——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淌出了属于Soul的一条路。
5月10日,Soul正式向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递交上市招股书。6月23日,原本将在后一日上市的Soul突然对外表示,将暂停上市。有市场分析认为,这一结果与社交软件Uki与Soul的民事诉讼所导致,但据相关人士表示,真正原因并非如此,IPO进程中有民事诉讼,Soul不是个例。
在资本市场上,Soul原计划募资2亿美元,截至上市暂停前,已经募资超过30亿美金,获十余倍超额认购。有知情者表示,Soul暂停定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临门一脚,有新股东提出除了资本层面的合作,大股东腾讯也对此表现出极强的兴趣。Tech星球还了解到,这个战略合作预计将在未来一个月内对外公布。
而在Soul波折上市路的另一边,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喊着新鲜概念“社交元宇宙”的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Soul的五次搬家
在Zoya的印象中,公司几乎每年搬一次家。
变化是一点点产生的。2017年,Soul从共享办公环境升级,有了第一间独立办公室,虽然最多也容纳二三十人,有时免不了在公共空间“游击办公”,但这个办公室有了冰箱,“可以在办公室煮点面条”。
这一年,Zoya和同事做了大量数据标注的工作。2017年11月,上线一年的Soul对外宣布进入“算法时代”,有了能“实现千人千面的广场和星球”,这帮助Soul迅速积累起了第一批的用户。
一反常规,Soul不看脸,不靠颜值。一个用户的基础信息,只有卡通图案头像和契合度,以及用户发布的“瞬间”(类似微信的朋友圈动态,但可以通过“广场”功能向陌生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