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青,原意是指问丧,即探看逝者的遗容,来源于《礼记·问丧》。客家语因讳“丧”,而把“问丧”改叫“探青”,“青”犹同“生”,这是委婉的说法。当老人去世后,治丧理事者会发送讣帖“报生”(避“报丧”之讳),正式告知族戚关于逝者的葬礼日期,收到讣帖的族戚应准备探青或参加最后的葬礼。按规矩,接到“报生”的族戚必须“探青”,如果逝者是妇女,妹家探青的人要前来看逝者的遗容,验证是否正常死亡,有无被虐待致死的情况。当然,这是出于礼制的规矩。旧时有“男死怕屋下,女死怕妹家”的说法。如果属非正常死亡,妹家会闹灵堂,若妹家未来探青,则尸不能入殓。
若逝者是妇女,妹家亲戚前来参加葬礼时,孝子孝孙必须于大门口跪地而迎,此时,妹家人通常会将孝子孝孙搀扶起身,如果未搀扶,则表示妹家不满主家之行为,并会有意刁难,让他们久跪在地。如果是祭奠者忘记搀扶,孝子孝孙必须拽拉祭奠者的裤脚才能起身,以示尊规。旧时,礼教森严,治丧须按礼制规矩行事,由不得主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不容古旧的繁礼缛节,当今葬俗趋简,许多风俗已经发生变化。而“探青”一词也保留下来,通常,亲戚、朋友对逝者的吊唁活动也就叫作“探青”了,“探青”就成了吊唁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