颡的读音是sǎng。
颡是形声。字从桑从页,桑亦声。“页”指人头。“桑”指桑树。“桑”与“页”联合起来表示“桑树与人头齐平”。本义:额头。说明:古代桑树通常比较高,需要采桑人架梯子爬到上面去采叶子。与人头等高的桑树容易采摘,不用爬梯。所以古人特地为这种与人等高的桑树造了“颡”字。服装当中把面料捏进一个量,使得面料隆起的工艺处理也叫“颡”。
基本释义
<名>
额头
颡,额也。从页,桑声。——东汉·许慎《说文》
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方计》
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可使过颡。——《孟子》
河目龙颡。——《孔子家语·困誓》
靥辅在颊则好,在颡则丑。——西汉·刘安《淮南子》
八世生公(袁可立)。生有异姿,广颡稀眉。——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更有家臣一人,姓阳名虎,字货,生得鸳肩巨颡,身长九尺有余,勇力过人,智谋百出。”
又如:颡骨(额骨);颡泚(额上汗淋淋。借指心中惶惶不安);颡汗(额头上冒汗)
头
修鳞脱远枝,巨颡拆老拳。——唐·杜甫《义鹘》
喉咙;嗓子 [throat]。如:颡根(喉的后部);颡子眼(喉咙眼);颡根轴子(即人体咽喉与食管部位);颡子(喉咙)
颡道
服装技术中通过捏进和折叠面料的一个量,让面料形成立体效果的特殊结构。
<动>
“稽颡”的省称,即叩头、磕头
拜稽颡。——《仪礼·士丧礼》。注:“头触地。”
再拜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蘇朗切,桑上声。《玉篇》额也。《易·说卦》震其於马也为的颡。《又》巽其於人也为广颡。《仪礼·士丧礼》主人哭拜稽颡。《注》头触地无容。《扬子·方言》頟、颜,颡也。
又《集韵》《韵会》蘇郞切,音桑。义同。《易林》鬣黑颡,东归高鄕。《魏文帝·东巡观兵诗》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