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I是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的英文简称,是2009年在瑞士注册的一家非盈利的国际会员组织。BCI与从棉田到供应商、制造商和品牌商的各种利益相关方合作,为良好棉花提供全球通行的定义,并提出全球适用的社会及环境标准。这样的非盈利性国际行业组织有很多,经常是会员制的,BCI仅是其中一个。这些组织通常都提供了在国际市场上有公信力的行业标准,对于要进入国际市场的纺织品来说,获得BCI的标准认证,无疑是很有利的。
就是BCI这样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组织,却在3月24号让中国人炸了锅。当然,这个事情的背后有着很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某地出产棉花的妄意揣度当然是完全站不住脚的,BCI很可能是在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中卷入了进来,内情我们还都不知道。就本文的目的而言,国际政治博弈也不是关注的核心,本文更加关注的,是BCI的卷入所产生的出乎很多人预料的连锁反应。因为BCI的态度,以致各种在生产中要使用棉花作为原料的国际、国内品牌,纷纷得表明立场,做出选择,而与这些品牌相关的很多利益相关方比如代言人等等,也得表明立场、做出选择。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与以往的D&G辱华事件之类不同,这次是一个行业性的事件。而纺织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太大了,如果行业中的企业都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带来的影响可能超出人们通常的想象。
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可能的影响,有太多的国际品牌比如耐克、阿迪、锐步、H&M、ZARA、GAP、杰克琼斯、无印良品、优衣库,等等,它们都已内嵌在消费者日常的生活中了。这些国际品牌坚决跟BCI划清界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否则它们在母国就没法混了;如果一定要二选一,大概率只能是放弃中国市场,这对国人的消费习惯会带来很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