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文字都是以象形文字为主。
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甲骨文,是商朝人们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可辨识的文字。
金文,也叫做钟鼎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比甲骨文的,象形程度更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小篆作为通用的文字,推行全国。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它是篆体字的简化,同时也改变了篆体的书写方式。隶书成熟,并通用于汉魏时期,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体安定。
草书,也叫做章草。这种字体最能把书法写性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最能体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感情。
楷书,也叫做正书。这种字体字形方正,笔画平直,规矩严整。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字迹工整清晰,又飞扬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