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解答问题,尽量细致,明了的宗旨为钓友解惑。钓鱼“留大放小”,“垃圾带走,分类放置”。
钓鱼时,如何判断是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了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本人有三种方式:
通过加铅法来判断是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
通过定位太空豆来判断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
通过钩重来计算是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
对于钓底来讲,判断双钩在水底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因为双钩在水底的状态不但关乎鱼儿吃饵是否顺利,还关乎着浮漂的动作,当然也关乎着提竿时机的判断。
“悬坠钓”顾名思义铅坠是悬着的,这样才能保持线组的“灵”。如果铅坠到底的话,就和传统钓没多大区别了,属于极顿的钓法。所以,判断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加铅法来判断是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
加铅法是我常用的一个办法之一。具体如下:
把铅皮修剪成细长条状,大概宽0.3-0.5厘米,1公分长的铅皮。
要判断下钩是否到底,就在下钩的钩底处挂上这个小铅皮。如果这时的钓目没有改变的话,就说明下钩是到底的。如果此时钓目变小的话,就说明下钩是离底的。
要判断上钩是否到底,就在上钩钩底挂上这块铅皮。如果钓目不变,就说明上钩是到底的。如果钓目变小的话,就证明上钩是悬浮的。
同样的道理,要想判断铅坠是否到底,一样可以在铅坠处加铅。如果此时钓目不变,就说明铅坠是到底的。如果此时钓目变小,就说明铅坠是不到底的。
小结:
可以说线组加铅法是较为直接的判断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简单,一目了然,并且还很直观,是我本人常用的方法。
通过定位太空豆来判断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
在调漂的时候,定好水深,移动好定位太空豆,不是有一个下拉浮漂的动作吗?我本人在这时,有一个惯性的动作就是在下拉浮漂的时候,定位太空豆会下拉一个标准的长子线的距离。因为下拉后的太空豆可以作为判断子线双钩在水底状态的依据。
可能细心的钓友看到这里已经发现了,我这个线组标记的水深就是定水深的太空到下钩之间的距离。我就是利用这点来判断是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了。具体如下:
提出线组,把浮漂和线组平齐,来看定位太空豆和钓目之间的距离。
如果钓目和定位太空豆平齐,就说明下钩是到底的。如果定位太空豆和钓目之间的距离大于钩距,就说明上钩是到底的。如果小于钩距就说明上钩是离底的。同样的道理,如果钓目和铅坠的距离等于或者大于长子线的长度就说明铅坠是到底的。
利用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就是钓目要在定位太空豆的上方。如果钓目在太空豆的下方,就证明双钩是离底的状态了。
小结:
通过定位太空豆来判断是双钩还是铅坠到底同样也是很不错的办法。但有两个数据是需要知道:长子线的长度和钩距。另外,找好水深后,下拉一个子线距离这点是很关键的一步,这个是这个方法的基础。
通过钩重来计算是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
这种方法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一定要知道钩重才行。如果你使用的是无钩调漂法,那就很简单了,如果你使用的是带钩调漂法,就需要费一些功夫了(也不可能把子线剪断吧!)。
带钩调漂法如何测钩重
我们在半水调漂找好调目的时候,双钩是离底的状态。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加长水线来判断钩重。
比如:我们调的4目,慢慢上推浮漂,直到漂目出现大于4目的时候,就说明下钩已经触底了。这个时候继续上推浮漂一个鱼钩的距离,如果这个时候浮漂呈现6目,就说明一个鱼钩是重6-4=2目。
但这时有一个关键点,如果你的钩距很小(一个钩距)的话,在漂目变大的时候,索性上推浮漂3个钩距的距离,使两个鱼钩都到底。如果这时浮漂呈现的8目,就说明一个鱼钩重=(8-4)/2=2目。
利用钩重来计算是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
知道了鱼钩的重量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浮漂目数的加减法来判断是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了。
实际上,这个计算方法和上面测钩重是一样的。
比如:我们的线组是调4钓2.钩重是2目。
这套线组双钩到底的目数是:4+双钩的重量2*2=8目。也就是说,这套线组在调4钓8的情况下,双钩是躺底的。
知道了这点判断铅坠是否到底就简单了。继续上推浮漂,如果浮漂出现大于8目的时候,这就说明八字环已经触底了。如果继续上推浮漂一个八字环+铅皮座的距离,这个时候铅坠就躺底了。
小结:
利用这个办法实际上就是利用了水底向上的托力。也就是说,鱼钩在水底托力的作用下,钩重压下去的目数又重新返给了浮漂,余下的就是漂目的加减了。
引申一点:
判断线双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使用钓饵的重量也是可以的。比如使用商品饵,如果使用拉饵的话,就改为搓饵判断(要注意雾化的程度)。使用虫饵的话,就多挂几条就行了,判断方法和加铅法是一样的。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都是可以作为判断鱼钩到底还是铅坠到底的方法,并且都是简单和直观的,钓友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不防试一试。实际上,不管是利用哪一种方法来判断,明白调漂的原理(二力平衡)才是根本。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
码字不易,如果您感觉我说的不错,就请点个赞,添加个关注呗!我会继续分享自己的钓鱼心得。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