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画面中呈现的是富春江一带的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渔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
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全图为浅绛纸本水墨画,取材于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描绘了从庙山坞、大岭到沙洲岛,也就是富春江流经富阳境内风光最为佳丽的一段山水风光。
此画从宁静的段落开始是河岸,前景的树木与远山极其平淡的江南风光。接下来是一座山峰,与其他两座一样,都高耸窜入图卷上端,将画面分割成数个长段。它先向上又弯,继续前进时再向左倾斜,中间夹有山谷,谷中有一些富裕隐者的重楼。山脊正面的斜坡是一簇簇黑色的树林和鼓凸的圆石。
从用笔方面来看,披麻皴与雨点皴就是江南山水的最佳表现,《富春山居图》中大量使用的披麻皴与雨点皴就是表现富春山水丘陵土质山坡的最出色技法。
从绘画之势来看,《富春山居图》高远、深远和平远“三法并用”,以全景式的构图,表现出富春山水层峦叠翠、群山对峙、曲曲如屏的江南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