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qí”,二声。表姓氏。亓,出自复姓丌官氏,为丌官姓所改。丌官,原先是官名。为古代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当时,笄与亓相同),笄礼是少年年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的象征。因此,古人十分看重这个仪式和官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设有这个管职。据《姓氏寻初都演化成单姓亓。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亓”是古代“其”字的一种较早的写法。康熙字典《集韵》:其古作亓。扩展资料:“亓”字的产生演变源远流长。最早当由“丌”字衍生而来。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丌部》:“丌,下基也,荐物之丌,象形。凡丌之属皆从亓。读若箕同”。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平而有足,可以荐物”。“荐”古指祭祀时,献牲祭品。丌即指古代放置祭品的祭器。此外,先秦古证还有《穆天子传》:“赤鸟之人丌”。
《墨子·公孟》:“是犹命人葆,而去亓冠”。
至两汉时期其字古文丌、亓则多出现于金石碑文之中,如《泰山都尉孔宙碑》:“於亓时雍,抚兹岱方”。
秦汉以降,作为其之古文的丌、亓二字的用法则渐少见,已为“其”字替代。倒是作为姓氏用字而更多地出现于魏晋及其后的典籍文献之中。
综上所述,亓字源于商周时期之甲骨金文,不可不谓源远也。而作为姓氏用字则晚于秦汉,始于中古时期之魏晋,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