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禹锡《陋室铭》类比手法的运用: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类比手法: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3.、鲁迅《拿来主义》类比论证: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4、鲁迅《未有天才之前》类比: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因为倘不遭了戕贼,他就会生长,成熟,老成;独有老衰和腐败,倒是无药可救的事! 类比修辞 1、定义: 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2、作用 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类比的逻辑推理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对应,形成逻辑推理的前提。
3、与“比喻修辞”比较 比喻是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而类比是两种东西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的。 用作本体和喻体的两事物,非同质同类,是形成比喻的前提;有相似点,是形成比喻的关键。用作本体和类体的两事物,同质或同类,是形成类比的前提,有相同或相似点,是形成类比的关键,这是比喻和类比的分水岭。 构成比喻的两事物,之所以必须是非同质同类,其原因在于同质或同类事物之间,只存在对比或类比的关系(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