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清朝还没有硬笔,所以一直都是用毛笔字,而毛笔字不外乎隶书、楷书、草书以及行书等,那么,清朝主要用什么字体?事实上,清朝的情况一般要分两种情况:
首先在清代的官场:清代的官场主要流行馆阁体。所谓“馆阁体”,就是指在馆阁、科举考场盛行的字体,馆阁体发源于明朝时期,在清朝也相当盛行,馆阁体讲究黑、密、方、紧,强调的是一种光洁、整齐的共性,但也不免陷入僵化的窘境。简单地说,馆阁体就是一种没有性格的字体。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的字就是典型的馆阁体,写的也不怎么样。
馆阁体之所以非常流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馆阁体方便书写,我们可以类比现在的考试,在语文考试中,方方正正的字体往往能够得到考官的青睐,分数也就更高,在古代也一样,在科举考试中,由于时间限制,馆阁体可以在保证字体不变形的情况下更快的书写;二是因为整个社会浮躁的气氛,所谓“人浮于事”,清朝整个官场都是浮躁的,人人都想往上爬,根本没有心思静下心来练字,而馆阁体这种不讲究性格的字体就给了官员们一种便利,看起来也较为美观。
其次是在清朝的官场之外:真正有头脑的人一般都不喜欢馆阁体。尤其是有思想的书法家,他们对于馆阁体是非常厌恶的,认为这是一种僵化的字体,没有灵魂。这些清代书法家们强调返璞归真,他们崇尚篆书、隶书以及北魏碑体,比如著名的书法家邓石如,他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当然,其他字体也有人写,只不过主流还是馆阁体和以碑学为主的字体。
所以,总的来说,在清朝初期流行的主要是馆阁体,稍晚一些便是馆阁体和碑学字体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