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代青花罐、碗、盘造型硕大雄健。
如罐的重量适宜,口与圈足直径相差不多,甚至相等,圈足宽浅,底旋削有跳刀痕;碗的圈足高矮都是外撇,足底里高外低,窑红基本呈象牙黄。对传世窑红、窖藏窑红、常见水窑红等,笔者以300年、600年、900年来区别窑红的变化。听声音、看“三光”是很关键的鉴定环节,元青花真品釉色莹润明亮、宝光璀璨。 2.元青花的胎是二元配方,即麻仓土加瓷石,这是御窑专用配方。其土质细腻,少有杂质,洁白如玉,含微量铁元素。这类产品属皇家宫廷专用瓷和出口瓷,是上上品。超大青花瓷的胎是安徽祁门土,呈白色泛灰,为上品。 3.元瓷釉色很多,有青白釉、鸭蛋青釉、青亮釉、卵白釉等。元代釉比明清釉厚,聚釉、集釉现象较多。釉的变化与釉的配置浓度、窑温高低、钾钠配比有很大的关系。唐代后期以来,为克服釉面开片,景德镇技师们采用钾果作釉面原料,加入白色的钠,反复实践得出了最佳的钾钠配比,提高了釉的白度,而且还不开片。钾的比例多,釉就透亮较白,钠的比例多,釉即白度稍差。这两种配方的浓淡也很重要,水分多,釉润稍差,水分少,钾钠浓,釉就润。这种配置釉料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4.元代青花纹饰粗犷流畅。凡是宫廷用瓷和出口瓷都有“纹针法”限制,至正年后的人物、花鸟、龙纹罐、盘等大器,用青料勾画纹饰前多采用这道工艺,特别是大盘、大罐,迎强光能见到此纹。元青花主纹加辅助纹比较多,繁而不乱。变形莲瓣排列不紧,菊花单层,莲花瓣像葫芦,蕉叶满茎,云像蝌蚪,山石色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