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典故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典故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10-07 23:47:02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典故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典故有:

历史故事:

孔子的弟子子路要去卫国做大司马,孔子不赞成子路去,就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入,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路说他有信心治理好卫国。

孔子就说:“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君子是智力上、经济上、道德水准上、社会地位上的都高人一等的高端人口,是鲁迅笔下穿皮袍坐洋车的那些人。由于是精英,若是万一不慎有什么损伤,对自己、对家庭、乃至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于是乎要特别小心规避可能的风险。

扩展资料:

出处:

一、《孟子·尽心》上,第二句中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说:“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