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罗 隐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罗隐诗鉴赏
这首诗以《雪》为题 ,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 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瑞雪兆丰年 ”,本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 一场瑞雪即便能够促进来年庄稼的丰收,百姓的景况又会怎么样呢?他们饥寒交迫的处境能得到些许的改善吗?唐朝末年,沉重的赋税徭役把人民逼上了绝路,广大百姓的命运是不能以一场丰收来获得彻底改变的。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等诗句,就是黎民悲惨命运的写照。在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农民是没有任何美妙前景可以展望的,他们的前面处处是“饥寒交迫”和“死亡”
的路标,他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飘缈的未来,而是严酷的现实!如何医治“眼前疮”才是他们所真正关心的。一场大雪的降落,给富人带来的自然是赏雪的雅兴,因为丰年是属于他们的;而对穷人来说,则不啻是降落了一场灾难。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在暴风雪袭来的寒夜,他们无处栖身,就只能成为“冻死骨”而陈尸街头旷野。面对一场瑞雪,富者高兴贫者愁,这是多么悬殊的感情差别呵!
《雪》的可贵之处,不仅主题思想深刻,而且构思新颖,不同于历代咏雪诗中借咏而颂扬“皇家的瑞气”的俗套,另外,诗中对为富不仁者的讥刺之情也历历如绘,可触可感。开头“ 尽道丰年瑞 ”的“尽道”二字,语含讥讽;次句的反问,是诗人进一步给“尽道”者所出的一道难题。三四句虽然好似信笔点染,轻描淡写,但其中所包含的讥刺之情更加冰腾跃如,给人造成强烈的冷隽感。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 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
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
一笑君王便著绯!
罗隐诗鉴赏
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之后,唐僖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急忙逃往四川。一路上,有个耍猴的艺人也随同前往。这人驯猴有方,他驯养的猴子乖巧异常,能够按照礼仪的规定,像大臣一样地站班朝见皇帝。因此,这个耍猴人就博取了僖宗李儇的欢心,下令赏赐他以朱绂。于是,这个艺人便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一跃而当上了大官。罗隐有感于此事,写下了这首政治讽刺诗,诗中,诗人把自己屡试不第的不幸遭遇与耍猴人的平步青云的事实同时提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压抑贤才、重用庸才的不合理性,同时,也抨击了封建皇帝的昏庸腐败和不理国政的荒唐之举 。它宛如一幅辛辣的讽刺漫画, 悬挂于古典诗歌艺术的长廊,至今仍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选材典型,是这首诗歌重要的艺术特色。在唐朝末年,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已经到了极点,统治者的丑行真是比比皆是,闻不胜闻。但是诗人没有面面俱到地罗列封建帝王的劣迹,而是选取了耍猴者获宠邀恩这样一个既典型又带普遍意义的材料入诗,把嘲讽的对象贬得体无完肤,窘态毕露,收到引人发笑,发人深思的喜剧效果。
其次,对比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也使诗歌增色不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对比分为正对与反对两种,认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正对是以并 列的事物相比较,反对则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物互相映衬。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己的屡试不中,仕进无门与耍猴人凭雕虫小技而腾达于仕途的绝然相反的两种事实互相映衬,对比鲜明,从而巧妙地把诗人的愤懑之情表达出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