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绳记事
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
《易·系辞下》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意思是上古时期,人们使用绳结来记数,后来圣人们则以书契记数。百官利用此来治理政务,百姓通过此来知晓世情。
结绳计数直到20世纪中期一直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延续着。而且不止是中国,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有类似的计数方法。据说,古秘鲁印加族人(印第安人的一支)用来打结的绳子名为“魁普”(quipus),表示的数目清楚、完备,用来登录账目、人口数及税收数。
2、书契记数
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书契”指的就是文字。
因为这些刻有文字的竹木简经常被用作订立契约关系的凭证,因此“契”和“书契”也有“契约”的意思,我们今天常用的“地契”“房契”等词的意思正源于此。至于“契”字在“默契”等词语中表示情义相投的意义,则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管子·揆度篇》记述:“上古结绳,后易之以书契。”即是用刻刀将数刻在兽骨、竹木、龟甲、土石崖上,以便长久保存,不易损坏。
3、算筹计数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用竹子、木头、兽骨等材料制成一些长短、粗细差不多的小棍子用来计算数目,不用时则把它们放在小袋子里面保存或携带。
算筹是我国古代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出现年代现在难以考证,但据史料推测,至迟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时已经出现。算筹制作规范、体积小、便于携带,更利于精确计算,作为一种计数方式,显然要比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成熟得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一直到算盘发明推广之前,算筹都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计算工具。算筹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计数法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