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中,美术欣赏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许多教师感到很棘手。下面,笔者介绍美国乔治大学教授费德门的美术鉴赏程序。它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一、叙述。用语言陈述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这一点不需要运用美术基础,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容。例如,对于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学生很容易答出“画面上有哭泣的女人、俯身奔跑的人、拿灯的人、受伤的马、牛头、士兵,有一盏灯,还有火焰”等内容,这些都是如实的表述。
二、形式分析。包括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如果说上一步是要求学生观察“有什么”,那么这个步骤则是要求学生观察那件物体是“什么样子”。作品《格尔尼卡》从造型上看,是支离破碎的;从色彩上看,是灰暗的或者说无色彩的;从构图上看,是凌乱的。
对于形式的观察,部分学生无法自发地观察到。这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从相同的题材内容中去对比出形式上的差异。例如,在欣赏一幅荷花作品时,教师可以找出荷花的照片、莫奈笔下的睡莲油画作品、工笔的荷花作品、八大山人的荷花作品,让学生观看,并要求他们从对比中找出每件作品在构图、质材等方面的差异。这样一来,就不难分析出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了。
三、解释。即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这就是让学生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等问题。例如,莫奈为什么把睡莲画成色彩缤纷的小碎点?八大山人的荷花为什么画得那么简单?马蒂斯的作品色彩为什么那么艳丽?这样的形式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解释往往涉及历史时期、派别、画家的个人风格等问题。例如,毕加索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被分割成碎片?这无法单纯用形式方面的知识来解释。这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历史了。
四、评价。学生了解作品的形式和作者的意图以后,就不难去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与统一了。这比单纯用“喜欢”与“不喜欢”去评价作品要合理得多。例如,经过以上的分析,学生对于《格尔尼卡》就很容易理解了。这说明,画家用立体主义的表现形式更能揭露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更能感染观众。